元宵节吃汤圆的由来
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
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
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2、吃汤圆的意义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
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2、吃汤圆的意义所在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
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