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为什么虚构孙坚藏玉玺背盟约一事

 我来答
刺客聊社会
高粉答主

2020-09-16 · 每日持续更新,直击社会一线资讯
刺客聊社会
采纳数:1751 获赞数:5924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之所以会虚构孙坚私藏玉玺背弃盟约的情节,主要就是为了塑造孙坚这样一个人物,实际上从小说当中的内容来看,孙坚本身就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首先孙坚这个人肯定是非常有理想,非常有抱负的,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愿意忠于汉室的,但是在得到了玉玺之后,却又突然渴望有更大的权利,而且当时的孙坚对所谓的联盟也是失望透顶,于是才背弃了盟约。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孙坚的部队一直以来都是先锋,而且也是孙坚第一个攻入洛阳城,所以才下的董卓迁都,孙坚在攻入洛阳城以后,并没有大肆的去收敛城内的财宝,反而是到处去救火,而且还在城门外搭建了三座茅草屋,用来供奉汉朝的排位,在做完这些以后,才迎接董卓等诸侯进城吊唁,从这一点上来看,当时的孙坚对汉朝其实是非常忠心的。

但是在救火的过程当中,孙坚却意外的得到了传国玉玺,这时候孙坚的内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再加上老将程普的解说,孙坚也是越发觉得自己是“真命天子”,要不然这个玉玺怎么会落入自己之手呢?孙坚认为连上天都是偏向自己的,况且当时所谓的联盟其实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各路诸侯都是暗藏祸心,这个联盟随时都会崩塌的,所以此时的孙坚下定了决心,要带着玉玺回到江东去大干一番。

在小说当中,孙坚在得到了玉玺以后,连夜就启程回了江东,袁术见孙坚得了玉玺也是分外眼红,于是就写信给荆州刘表,让刘表在他的地盘劫杀孙坚。荆州和江东一直以来都是摩擦不断,有这样的好机会刘表自然不会放过,于是便在江口设伏,就这样一代英雄孙坚便在江口被荆州军射杀而死了。

漠专用34
推荐于2018-05-18 · 超过8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0
采纳率:81%
帮助的人:71.4万
展开全部
在演义的第六回,回目叫做《匿玉玺孙坚背约》,很明显,罗贯中是批评孙坚匿藏玉玺,违背了当初辅佐汉室的盟约,成为大汉皇朝的罪臣。 应该说,在演义当中,出场时的孙坚,还是一个非常有抱负,有正气的英雄。但是和仁德的刘备不同,和奸诈的曹操也不同,孙坚的功业一方面是一刀一枪打拼来的,另一方面却也一样给当朝的中常侍送礼走后门。于是,在平定黄巾时,曹操因为父亲曹嵩和中常侍张让关系密切,自然官职最高,成为西园新军中的典军校尉。孙坚混得差些,在长沙发生暴乱时,孙坚送礼主动请求前去平叛,于是被任命为长沙太守,成为一方诸侯。而刘备坚决不送礼,结果连个安喜县县尉也没有保住。 孙坚有忠义之心,但是为人也很活泛,能变通,换言之,意志不够坚定。 并且,我们说,孙坚匿藏玉玺,也是因为对袁绍等所谓的诸侯盟军失望透顶。当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时,董卓早已退兵。董卓退兵之时,放火焚烧宫殿,好让孙坚等人啥也捞不到。孙坚进入洛阳,并没有急急忙忙去搜检财宝,而是派出军马首先灭火。当袁绍率领诸侯进入洛阳,孙坚更是主动打扫皇宫废墟,把董卓撤离时挖掘的皇帝陵墓全部遮掩起来,并且在太庙上搭了三间草屋,奉上大汉历代皇帝灵位,一切搞定后,请各位诸侯前来祭祀。所有的脏活累活,几乎孙坚一个人全包了。从此可以看出,不但是袁绍、袁术兄弟怀有异心,就算是曹操、刘备,那也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当祭祀结束,孙坚回到自己营寨,看到星月辉映,内心痛苦,“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栏杆”,大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大汉王朝凋零如此,让孙坚伤心不已。之后,孙坚更是流泪悲叹:“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相比袁绍、曹操,甚至是刘备,孙坚更像是大汉忠臣。 也正是在这样伤心乃至于绝望的情况下,孙坚的部下发现了传国玉玺。得到玉玺之后孙坚大喜,准备第二天就带着玉玺偷偷溜回江东,准备图谋大业。 首先是因为程普的一番介绍。程普不单是介绍了玉玺的来历,更突出的玉玺的神奇。秦始皇得到玉玺之后得到了天下,而经过洞庭湖时风浪大作,扔下玉玺,竟然就风波平定。而之后刘邦也好,王莽也好,刘秀也好,历朝帝王无不争夺玉玺。玉玺俨然就成为正统皇权的代名词。 并且,程普告诉孙坚,得到玉玺是“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一句话让孙坚怦然心动,不由说:“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 第二个原因,是孙坚一直拼杀在剿灭黄巾和反董卓的第一线,了解到大汉王室的衰败。 黄巾兴起之后,朝廷派出许多大军征讨,可是多数却被击溃。和正史不同,演义当中平定黄巾的英雄主要是刘、曹、孙。孙坚平定黄巾立下大功,可是也要靠着买通宦官才能换取官职,孙坚的心中自然也不舒服。并且,像董卓这样的黄巾败将,竟然还加官进爵,甚至入京之后掌控朝政。可是董卓几度败给孙坚,孙坚却依然是一个普通太守。孙坚的心中难免有些失衡。 第三个原因,还是袁绍的反董卓联盟让孙坚极度失望。 在汉末大乱即将开始的时候,诸侯有三条路走,第一条路,尊奉董卓,可是董卓无道,失去了道义的支持,注定不能长久;第二条路,追随袁绍,可是袁绍不讲是非,只知道耍弄权术,排除异己。反董卓运动中,孙坚冲锋在前,可是袁术却刻意刁难,而盟主袁绍竟然不闻不问,孙坚当然寒心。而第三条路,就是自己竖起大旗,闯出一片天下。 当然,这一切都是演义中罗贯中给孙坚做出的一番修改。在正史中,孙坚虽然得到了玉玺,虽然也把玉玺放到家中藏匿,但是并没有就此打算背叛大汉。之后孙坚依然在前线冲杀。而袁术也确实打探到了玉玺的消息,派人到孙坚的妻子手中抢走了玉玺,并不像演义中所说,孙坚携带玉玺回到了江东,成为背叛大汉第一人。 其实,在正史中孙坚藏匿玉玺,有难言的苦衷。玉玺本是皇帝专用,可是当时的皇帝被董卓挟持,已经在长安,送去给汉献帝,也就是送给国贼董卓,孙坚自然不会那么傻。那么,如实上交?和演义中不同,正史中的孙坚和袁术之间,其实是一种盟友兼上下级关系,孙坚率领的兵马本就是袁术处借来的,军队粮草更是完全仰仗富庶的南阳郡供应,孙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袁术的监控。而袁术刁难孙坚,袁绍拥兵自重,徘徊不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孙坚自然也知道。玉玺自然是不能交给袁术袁绍兄弟。于是孙坚只能把玉玺放到家中由妻子保管。 这还要从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基本构思说起。演义的第一回,黄巾起义时期,刘备、曹操、孙坚这三国的创始人物就闪亮登场,各自有出色的表现,俨然就是汉末乱世的大救星。而对于江东吴国,演义中一再表述,孙家拥有江东,历有三世,也就是说,从孙坚手上,就拥有了江东。并且,在演义当中也明确提到,得到玉玺之后,孙坚率领兵马就是回到江东。 那么,江东到底是哪里呢?在小说里没有指出。我们现在所说的江东,一般认为,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于是把经过的芜湖、南京一代称之为江东。在三国时代来讲,狭义的江东就是秣陵(建康、金陵、南京),广义来说也可以指长江南岸的广大地区,比如建康、吴、会稽,甚至柴桑等地。 在孙坚死后,孙策接掌孙家军,曾经明确写出,孙策退军来到江都(现在的扬州市),整修军队,招纳贤才,俨然就开始经营江东了。 其实,正史中根本不是这样。孙坚在得到玉玺不久,玉玺就被袁术夺去。孙坚依然奉袁术的命令驻守在鲁阳地区,对抗袁绍。之后,袁术派遣孙坚进攻刘表,在获得大胜的情况下,孙坚冒险突进,被黄祖的部下吕公用石头砸死,这一点和演义一样。但是,孙坚死后,部队就回归到袁术的手上,而孙策也在袁术的帐下听命,根本没有独立的地盘和兵马。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4-05-09
展开全部
哪有虚构 孙坚没藏玉玺 袁术怎么称帝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