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哲学问题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心之官则思;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求这4句话的解释,及相关联系...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心之官则思;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求这4句话的解释,及相关联系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韩非子说:“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孟子说:“心之官则思。”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意识”概念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形成的。(教材第37页) 灵魂是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西方最早也是用灵魂表达意识,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亚里士多德还著有《论灵魂》一书,专门讨论意识问题。在灵魂之外,我们的祖先还用“精神”、“心”来表达意识。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这是用精神来表达意识,他认为人的精神是由世界的最高本体“道”产生的,有形的东西是从无形精微的气中产生的。韩非子说:“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这句话见于《韩非子·解老篇》。韩非子讲的“精神”与庄子讲的精神有所区别。庄子的“精神”,是对“道”的一种规定,是天地宇宙的“精神”,因而它首先是一种客观精神;韩非子的“精神”是指现实的人的精神,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而不是“道”的精神,也不是天地的“精神”。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这里的心是指思维的器官。心是物质性的器官,它具有“思”的功能。也就是说,孟子看到了意识是心这一物质器官的机能。张载说:“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这句话见于《正蒙·太和篇》。他这里所说的“性”是指人的生命及其物质存在形式(古人称为“气”,王夫之称赞张载,“言心、言性”,“俱必在气上说”),他所说的“心”就是生命有机体和人的知觉意识的统一。 “意识”概念出现得最晚,它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佛教哲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个哲学概念。鸠摩罗什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提出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眼睛看到的谓之眼识,耳朵听到的谓之耳识,鼻闻到的谓之鼻识,舌头尝到的谓之舌识,身体感触到的谓之身识,思维把握到的谓之意识。这六识都属于人类感觉的范围,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形成的感觉,意识则是人在前五识的基础上通过心形成的,所以,也叫“心意识”。 意识概念虽然被佛教哲学广泛使用,但在佛教以外,它的实际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到了近代,由于翻译和介绍西方哲学,意识概念才普遍使用起来,才成为一个包含了一切精神和心理现象的哲学概念,这就和它在佛学中的原意不尽相同了。
院肖争a
2019-11-14 · TA获得超过275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