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说过:“不是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活动,而是人的活动决定了人的存在,人的存在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规定,而是人的活动过程本身及其成果既社会。”所以,人是具有社会性的。
但是以往对人的社会性的理解往往来自于对社会实体化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对人的社会性的抽象的理解,也没有真正的理解人、人的本质属性,从而在理论及实践上仍在延续着人与社会的对立观念。因而深入地了解并形成对人的社会性的真正理解仍是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扩展资料
人的社会性是人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由人际之间的相互联结而产生的。从表象来说,人的社会性是在人的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在社会中形成和塑造了人的社会性。然而,如何理解“人”是对人的社会性的不同的理解的关键。
以往对于人的理解是建立在人与社会的对立的基础上的。这种对人的理解是同人的真实的本性是不相符合的。人作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反思的存在物,就会对自身的存在方式有所反思,有所理解,从而形成人的社会性。
这说明,人作为能够进行自我思考的存在物,对人的社会性的理解就不能够仅仅建立在对人的社会活动所展示出来的表象上面,而应是建立在对于人的真正理解的层面上。“人”是“丰富”的又是“抽象”的,人的社会性的解释也应是人的“丰富性”和人的“抽象性”的实际的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性
一、社会和个人的辩证关系
1、概念定义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个人的共同体。
个人是相对于群体而言的,是指在社会中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
2、辩证关系
一方面,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个人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地利用社会资源。巧取豪夺的行为为正直的人所不齿,不善于利用社会条件的人也显得孤陋寡闻。
另一方面,社会的存在和变迁离不开个人。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的品德和才能直接影响社会。当一个人对集体和社会具有积极作用时,人们说“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当一个人对集体和社会有消极作用时,人们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性就是人的属性,是人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物特别是动物的特殊性。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就是人所特有的社会关系和由这些关系所决定的活动方式。一方面,人的社会属性以自然属性为物质基础,受意识属性影响;另一方面它又决定人的自然属性的形成和完善,决定意识属性的产生和发展,因而成为人的本质属性。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重要论述,人的社会属性至少包含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基本特性:劳动,即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政治,即人类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教育,即使个人不断社会化的实践活动。
2、学习的环境具有社会性,学习的环境本来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等等;
3、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向别人学到很多东西,可以知道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是怎么办的,下次自己也这么办;还可以有不会的就问别人;
4、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只有与实践结合,才具有价值,就像我们学得语文,英语,社会学等等,只有经过在社会中应用,才能体现价值;
5、学习的过程,需要别人帮助,比如做实验,有些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6、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与实践结合,通过社会的检验,才能知道其是否正确;
7、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社会,社会上的知识,无法在课本上学到,但这也要学习。
那么说,小偷的认知也是社会赋予的。
可以这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