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___。 10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鉴别NaNO2和NaCl的方法
1.稀AgNO3和稀硝酸
利用Cl-及NO2-和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否溶于稀HNO3
Ag++Cl-=AgCl↓ Ag++ NO2-=AgNO2↓ AgNO2+HNO3=AgNO3+HNO2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中入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加几滴0.1 mol·L-1硝酸银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2 mol·L-1硝酸并振荡,一支试管中的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上方出现出红棕色气体,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中沉淀不消失,为氯化钠的试管。
2.酚酞溶液或pH试纸
利用NaNO2溶液水解呈碱性,能使酚酞变浅红,而NaCl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值也可以。NO2-+H2O≒HNO2+OH-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酚酞溶液 分别往0.1mol·L-1未知(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1%酚酞溶液。 变浅红色为亚硝酸钠溶液 需要微热
pH试纸 分别用pH试纸测定0.1 mol·L-1未知(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液的pH值。 一种溶液的pH值为5-6,为氯化钠溶液;另一种溶液的pH值为8-9,为亚硝酸钠。 实验中氯化钠溶液由于溶入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溶液呈弱酸性,而并非氯化钠本身显酸性。要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使用新煮沸的蒸馏水及时配制氯化钠溶液,且不宜久置。
3.2 mol·L-1H2SO4溶液
利用NO2-和H+反应生成HNO2不稳定会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实验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NaNO2+H2SO4 = NaHSO4+HNO2 , 2HNO2 =NO↑+NO2↑+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 mol·L-1 H2SO4溶液 取1-2g亚硝酸钠晶体于小试管中,加1-2mL水溶解。趁此低温条件,沿试管壁逐滴滴加2 mol·L-1硫酸 溶液呈浅蓝色;放置一会后,试管内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能嗅到刺激性气味。若是氯化钠晶体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说明:液面下生成的亚硝酸(HNO2)不稳定,会分解成蓝色的三氧化二氮(N2O3),液面上的N2O3会分解生成红棕色气体NO2。反应需酒精灯微热,若冬天室内温故而温度较低,可以用手捂一下小试管。
4.0.01 mol·L-1 KMnO4溶液(酸性溶液)
利用NO2-的还原性5 NO2-+2MnO4-+6H+=5 NO3- +2Mn2++3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0.01mol·L-1 KMnO4溶液 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0.01 mol·L-1KMnO4溶液和2滴2 mol·L-11的硫酸溶液,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摇匀。 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后,KMnO4溶液由紫色褪去,加入氯化钠的溶液,KMnO4溶液紫色不变色。 若不酸化,则褪色很慢。
5.0.1mol·L-1KI淀粉
利用NO2-的氧化性2 NO2-+2I-+4H+=2NO+I2+2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0.1mol·L-1 KI淀粉 分别取1mL 0.1mol·L-1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0.5mL0.1 mol·L-1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再滴加2滴2 mol·L-1硫酸和2滴2%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化 加入0.5mL 0.1 mol·L-1碘化钾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或更深;再滴加2滴2 mol·L-1硫酸和2滴2%淀粉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黑色,此为亚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中不用淀粉溶液的话可以在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试管后,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这个实验以及其它几个实验,如亚硝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反应、与重铬酸钾反应等,作为学生实验可以考虑改为微型实验。将所使用的溶液装在10mL的眼药水滴瓶中,做实验时,将滴瓶中的试液滴1-2滴在点滴板上,没有点滴板的学校,可以用表面皿或玻璃纸代替。这样可以在看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同时,减少试剂用量,且亚硝酸钠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少,对环境也好。
6.加入(NH4)2Fe(SO4)2溶液
利用NaNO2的氧化性 NO2-+Fe2++2H+=NO+Fe3++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加入(NH4)2Fe(SO4)2溶液 在两支试管中均匀加入1mL0.1mol·L-1硫酸亚铁铵溶液,溶液呈淡绿色;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 若加入先后无明显现象,则加入的是氯化钠。溶液呈黄色则加入为亚硝酸钠溶液 说明:由于蒸馏水中会溶有少量氧气,所以配制硫酸亚铁铵溶液应用煮沸的蒸馏水现配现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影响实现效果。
其他方法:
1、从两者物理性质的差异鉴别
1.1外观
氯化钠是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呈白色;而亚硝酸钠是则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通过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可对它们进行初步鉴别。
1.2熔点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亚硝酸钠的熔点为271℃。把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置于同一小块金属片上,用酒精灯对金属片加热,先熔化的是亚硝酸钠;用酒精灯加热不熔化的是氯化钠。
1.3溶解情况
氯化钠和亚硝酸钠虽然都溶解于水,但是两者溶解度却大不相同。温度对氯化钠溶解的影响很小;而亚硝酸钠极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其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在室温时,称取1g等量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置于小试管中,加2mL水使其溶解。由于亚硝酸钠溶解时吸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温度显著下降(5℃左右),且固体逐渐溶解,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为氯化钠的试管。
2、从两者化学性质的差异鉴别
2.1 盐的氧化性
2.1.1与硫化钠反应
亚硝酸钠可与具有还原性的硫化钠反应,生成单质硫;氯化钠不与硫化钠反应。
2NaNO2+Na2S+2H2SO4 = 2Na2SO4+2NO+S↓+2H2O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加入1mL0.1 mol·L-1硫化钠溶液,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滴加稀硫酸酸化后,一支试管中析出乳黄色的硫,为亚硝酸钠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氯化钠溶液。
2.1.2与铜丝反应
铜丝在亚硝酸钠的存在下,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但铜丝在有氯化钠存在的情况下却不与盐酸反应。铜丝、亚硝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
Cu+2NaNO2+4HCl = 2NaCl+CuCl2+2H2O+2NO↑
2NO+O2(空气)=2NO2(红棕色)
将光亮的铜丝插入装有2 mol·L-1盐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在试管中加入1-2mL0.1 mol·L-1亚硝酸钠后,铜丝缓慢溶解,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成深绿色,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逸出,能嗅到刺激性气味。若使用了氯化钠溶液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2.1.3与木条反应
熔融的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碳或木条反应;而氯化钠熔点较高,且不与碳发生反应。
在试管里装入1-2g NaNO2晶体,待加热溶化后把木条(或火柴梗)伸入熔体,木条迅速猛烈燃烧,闪烁出红色的火光,试管壁发黑。待试试冷却后加水溶解残留物,检验溶液呈强碱性。
说明: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NaNO2(溶融)+3C=2Na2O+3CO2↑+2N2↑
亚硝酸钠是硝酸钠的分解产物,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实验中,木条与熔融的亚硝酸钠反应在,并未达到其分解温度。这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发生在+3价的N和C之间,而不是亚硝酸钠分解生成的O2与C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这一实验还是体现出亚硝酸钠的氧化性,而非亚硝酸钠的热不稳定性。
2.1.4在水果切面上反应
在苹果(或梨、桃、萝卜、马铃薯等)的新鲜切面上,选取距离较远的三个点,其中两个点分别滴上2-3滴0.1 mol·L-1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另一个点作为对照点。静置2-3min,滴有亚硝酸钠的点褐变(氧化)得最利害,颜色最深,滴加氯化钠的点颜色较浅,而对照点在2-3min内基本不变色。
说明:亚硝酸钠与其水解产生的亚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弱酸强碱盐,因水解呈弱碱性反应:NaNO2+H2O≒NaOH+HNO2(pH≈9),此时氧化性较弱,但在水果等汁液的酸性条件下氧化作用增强。另外,苹果中的过氧化氢脱氢酶在空气中也易被氧化,所以苹果切开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切面也会变褐。滴加亚硝酸钠后加速了它的氧化,使其变褐速率加快。
2.1.5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
饱和氯化铵溶液与饱和亚硝酸钠溶液混合后加热,能产生氮气,可使燃着的火柴熄灭。
NH4Cl+NaNO2 = NH4NO2 +NaCl NH4NO2=N2↑+2H2O 总反应:NH4Cl+NaNO2=N2↑+NaCl+2H2O氯化钠不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发生反应。
取1-2mL饱和氯化铵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1-2mL饱和亚硝酸钠溶液后,将试管微热,试管中溶液激烈反应并产生大量气泡;用点燃的火柴条抻入试管中,火柴熄灭;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饱和亚硝酸钠溶液重复实验无此现象。
说明:加入饱和亚硝酸钠溶液的试管在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并无刺激性气味。若只加热饱和氯化铵溶液,溶液沸腾后也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氯化铵溶液受热后并没有产生氨气。
2.2 盐的还原性
2.2.1与重铬酸钾反应
亚硝酸钠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如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时,重铬酸根被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K2Cr2O7+3NaNO2+4H2SO4= K2SO4+3NaNO2+Cr2 (SO4) 3+4H2O而氯化钠不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
2.2.2与溴水反应
亚硝酸钠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反应方各式为:NaNO2+Br2+H2O=NaNO3+2HBr。而氯化钠不与溴水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mL溴水,两支试管中再分别逐滴滴加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摇均。加入亚硝酸钠后,溴水褪色;加入氯化钠的溴水不褪色。
2.3亚硝酸的特征反应
低浓度的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发生重氮化反应,呈粉红色;氯化钠不发生此反应。
在极稀的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6mol·L-1的醋酸酸化,再加1滴对-氨基苯磺酸和1滴α-萘胺,溶液呈粉红色。
说明:若NO2-的浓度太大时,粉红色很快褪去,并转化为黄色溶液或褐色沉淀。此实验原理常用于比色法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具体可参阅相关资料。
望采纳
1.稀AgNO3和稀硝酸
利用Cl-及NO2-和Ag+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否溶于稀HNO3
Ag++Cl-=AgCl↓ Ag++ NO2-=AgNO2↓ AgNO2+HNO3=AgNO3+HNO2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中入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并向其中滴加几滴0.1 mol·L-1硝酸银溶液 两支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2 mol·L-1硝酸并振荡,一支试管中的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上方出现出红棕色气体,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中沉淀不消失,为氯化钠的试管。
2.酚酞溶液或pH试纸
利用NaNO2溶液水解呈碱性,能使酚酞变浅红,而NaCl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值也可以。NO2-+H2O≒HNO2+OH-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
1%酚酞溶液 分别往0.1mol·L-1未知(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1%酚酞溶液。 变浅红色为亚硝酸钠溶液 需要微热
pH试纸 分别用pH试纸测定0.1 mol·L-1未知(亚硝酸钠或氯化钠)溶液的pH值。 一种溶液的pH值为5-6,为氯化钠溶液;另一种溶液的pH值为8-9,为亚硝酸钠。 实验中氯化钠溶液由于溶入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溶液呈弱酸性,而并非氯化钠本身显酸性。要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使用新煮沸的蒸馏水及时配制氯化钠溶液,且不宜久置。
3.2 mol·L-1H2SO4溶液
利用NO2-和H+反应生成HNO2不稳定会生成红棕色NO2气体。实验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NaNO2+H2SO4 = NaHSO4+HNO2 , 2HNO2 =NO↑+NO2↑+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 mol·L-1 H2SO4溶液 取1-2g亚硝酸钠晶体于小试管中,加1-2mL水溶解。趁此低温条件,沿试管壁逐滴滴加2 mol·L-1硫酸 溶液呈浅蓝色;放置一会后,试管内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且能嗅到刺激性气味。若是氯化钠晶体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说明:液面下生成的亚硝酸(HNO2)不稳定,会分解成蓝色的三氧化二氮(N2O3),液面上的N2O3会分解生成红棕色气体NO2。反应需酒精灯微热,若冬天室内温故而温度较低,可以用手捂一下小试管。
4.0.01 mol·L-1 KMnO4溶液(酸性溶液)
利用NO2-的还原性5 NO2-+2MnO4-+6H+=5 NO3- +2Mn2++3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0.01mol·L-1 KMnO4溶液 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0.01 mol·L-1KMnO4溶液和2滴2 mol·L-11的硫酸溶液,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摇匀。 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后,KMnO4溶液由紫色褪去,加入氯化钠的溶液,KMnO4溶液紫色不变色。 若不酸化,则褪色很慢。
5.0.1mol·L-1KI淀粉
利用NO2-的氧化性2 NO2-+2I-+4H+=2NO+I2+2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0.1mol·L-1 KI淀粉 分别取1mL 0.1mol·L-1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0.5mL0.1 mol·L-1碘化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再滴加2滴2 mol·L-1硫酸和2滴2%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化 加入0.5mL 0.1 mol·L-1碘化钾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或更深;再滴加2滴2 mol·L-1硫酸和2滴2%淀粉溶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黑色,此为亚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中不用淀粉溶液的话可以在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试管后,四氯化碳层呈紫色。这个实验以及其它几个实验,如亚硝酸钠与硫酸亚铁铵反应、与重铬酸钾反应等,作为学生实验可以考虑改为微型实验。将所使用的溶液装在10mL的眼药水滴瓶中,做实验时,将滴瓶中的试液滴1-2滴在点滴板上,没有点滴板的学校,可以用表面皿或玻璃纸代替。这样可以在看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同时,减少试剂用量,且亚硝酸钠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少,对环境也好。
6.加入(NH4)2Fe(SO4)2溶液
利用NaNO2的氧化性 NO2-+Fe2++2H+=NO+Fe3++H2O
加入试剂 实验操作要点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加入(NH4)2Fe(SO4)2溶液 在两支试管中均匀加入1mL0.1mol·L-1硫酸亚铁铵溶液,溶液呈淡绿色;再加入亚硝酸钠溶液 若加入先后无明显现象,则加入的是氯化钠。溶液呈黄色则加入为亚硝酸钠溶液 说明:由于蒸馏水中会溶有少量氧气,所以配制硫酸亚铁铵溶液应用煮沸的蒸馏水现配现用,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影响实现效果。
其他方法:
1、从两者物理性质的差异鉴别
1.1外观
氯化钠是立方晶体,或是细小的结晶粉末,呈白色;而亚硝酸钠是则斜方晶体,略带有浅黄色,通过两者外观上的差异可对它们进行初步鉴别。
1.2熔点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亚硝酸钠的熔点为271℃。把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置于同一小块金属片上,用酒精灯对金属片加热,先熔化的是亚硝酸钠;用酒精灯加热不熔化的是氯化钠。
1.3溶解情况
氯化钠和亚硝酸钠虽然都溶解于水,但是两者溶解度却大不相同。温度对氯化钠溶解的影响很小;而亚硝酸钠极易溶于水,且溶解时吸热,其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在室温时,称取1g等量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分别置于小试管中,加2mL水使其溶解。由于亚硝酸钠溶解时吸热,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温度显著下降(5℃左右),且固体逐渐溶解,此为亚硝酸钠的试管;另一支试管为氯化钠的试管。
2、从两者化学性质的差异鉴别
2.1 盐的氧化性
2.1.1与硫化钠反应
亚硝酸钠可与具有还原性的硫化钠反应,生成单质硫;氯化钠不与硫化钠反应。
2NaNO2+Na2S+2H2SO4 = 2Na2SO4+2NO+S↓+2H2O
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加入1mL0.1 mol·L-1硫化钠溶液,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滴加稀硫酸酸化后,一支试管中析出乳黄色的硫,为亚硝酸钠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氯化钠溶液。
2.1.2与铜丝反应
铜丝在亚硝酸钠的存在下,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但铜丝在有氯化钠存在的情况下却不与盐酸反应。铜丝、亚硝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
Cu+2NaNO2+4HCl = 2NaCl+CuCl2+2H2O+2NO↑
2NO+O2(空气)=2NO2(红棕色)
将光亮的铜丝插入装有2 mol·L-1盐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在试管中加入1-2mL0.1 mol·L-1亚硝酸钠后,铜丝缓慢溶解,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成深绿色,液面上方有红棕色气体逸出,能嗅到刺激性气味。若使用了氯化钠溶液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2.1.3与木条反应
熔融的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与碳或木条反应;而氯化钠熔点较高,且不与碳发生反应。
在试管里装入1-2g NaNO2晶体,待加热溶化后把木条(或火柴梗)伸入熔体,木条迅速猛烈燃烧,闪烁出红色的火光,试管壁发黑。待试试冷却后加水溶解残留物,检验溶液呈强碱性。
说明: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NaNO2(溶融)+3C=2Na2O+3CO2↑+2N2↑
亚硝酸钠是硝酸钠的分解产物,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实验中,木条与熔融的亚硝酸钠反应在,并未达到其分解温度。这里氧化还原反应直接发生在+3价的N和C之间,而不是亚硝酸钠分解生成的O2与C反应,所以笔者认为这一实验还是体现出亚硝酸钠的氧化性,而非亚硝酸钠的热不稳定性。
2.1.4在水果切面上反应
在苹果(或梨、桃、萝卜、马铃薯等)的新鲜切面上,选取距离较远的三个点,其中两个点分别滴上2-3滴0.1 mol·L-1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另一个点作为对照点。静置2-3min,滴有亚硝酸钠的点褐变(氧化)得最利害,颜色最深,滴加氯化钠的点颜色较浅,而对照点在2-3min内基本不变色。
说明:亚硝酸钠与其水解产生的亚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亚硝酸钠是一种弱酸强碱盐,因水解呈弱碱性反应:NaNO2+H2O≒NaOH+HNO2(pH≈9),此时氧化性较弱,但在水果等汁液的酸性条件下氧化作用增强。另外,苹果中的过氧化氢脱氢酶在空气中也易被氧化,所以苹果切开后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切面也会变褐。滴加亚硝酸钠后加速了它的氧化,使其变褐速率加快。
2.1.5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
饱和氯化铵溶液与饱和亚硝酸钠溶液混合后加热,能产生氮气,可使燃着的火柴熄灭。
NH4Cl+NaNO2 = NH4NO2 +NaCl NH4NO2=N2↑+2H2O 总反应:NH4Cl+NaNO2=N2↑+NaCl+2H2O氯化钠不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发生反应。
取1-2mL饱和氯化铵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1-2mL饱和亚硝酸钠溶液后,将试管微热,试管中溶液激烈反应并产生大量气泡;用点燃的火柴条抻入试管中,火柴熄灭;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饱和亚硝酸钠溶液重复实验无此现象。
说明:加入饱和亚硝酸钠溶液的试管在加热后,产生的气体并无刺激性气味。若只加热饱和氯化铵溶液,溶液沸腾后也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说明氯化铵溶液受热后并没有产生氨气。
2.2 盐的还原性
2.2.1与重铬酸钾反应
亚硝酸钠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如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时,重铬酸根被还原为三价铬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K2Cr2O7+3NaNO2+4H2SO4= K2SO4+3NaNO2+Cr2 (SO4) 3+4H2O而氯化钠不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
2.2.2与溴水反应
亚硝酸钠能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反应方各式为:NaNO2+Br2+H2O=NaNO3+2HBr。而氯化钠不与溴水反应。
在两支试管中均加入1mL溴水,两支试管中再分别逐滴滴加0.1 mol·L-1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溶液,摇均。加入亚硝酸钠后,溴水褪色;加入氯化钠的溴水不褪色。
2.3亚硝酸的特征反应
低浓度的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与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发生重氮化反应,呈粉红色;氯化钠不发生此反应。
在极稀的亚硝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6mol·L-1的醋酸酸化,再加1滴对-氨基苯磺酸和1滴α-萘胺,溶液呈粉红色。
说明:若NO2-的浓度太大时,粉红色很快褪去,并转化为黄色溶液或褐色沉淀。此实验原理常用于比色法测定亚硝酸钠的含量,具体可参阅相关资料。
望采纳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能简短点吗?
追答
加食醋,亚硝酸钠有气体,食盐没有气体产生
望采纳
琦轩化工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硼氢化钠(Sodium Borohydride)的CAS号为**16940-66-2**。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BH,呈白色至灰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强吸湿性。硼氢化钠在干空气中稳定,但在湿空气中易分解,并在500℃加热下也会分解。...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琦轩化工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