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点

筱果°S1A29377
2014-06-23 · 超过7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7万
展开全部
海洋密度的分布变化 (一)密度的水平分布 海水密度是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函数。在大洋上层,特别是表层,主要 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图 3—22 是大西洋表层密度与温、盐随 纬度的变化。其它大洋也类似。 赤道区温度最高,盐度也较低,因而表层海水密度最小,密度超量γ约 为23kg.m-3,由此向两极方向,密度逐渐增大。在副热带海域,虽然盐度最 大,但因温度下降不大,仍然很高,所以密度虽有增大,但没有相应地出现 极大值,密度超量γ约只为 26kg.m-3。随着纬度的增高,盐度剧降,但因水 温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降盐减密效应更大,所以密度继续增大。最大密度 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如格陵兰海的密度超量γ达 28kg.m-3 以上,南极威 德尔海也达 27.9kg.m-3 以上。 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的水平差异如同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相似,在 不断减小。至大洋底层则已相当均匀。 (二)密度的铅直向分布 大洋中,平均而言,温度的变化对密度变化的影响要比盐度大。因此, 密度随深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分布是不均匀地递 降,因而海水的密度即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均匀地增大。图 3—23 是大洋中典 型的密度铅直向分布。 在赤道至副热带的低中纬海域,与温度的上均匀层相应的一层内,密度 基本上是均匀的。向下,与大洋主温跃层相对应,密度的铅直梯度也很大, 此称为密度跃层。由于主温跃层的深度在不同纬度带上的起伏,从而密跃层 也有相应的分布。热带海域表层的密度小,跃层的强度大,副热带海域表面 的密度增大,因而跃层的强度就相对减弱。至极锋向极一侧,由于表层密度 超量已达 27kg·m-3 左右或更大些,因此铅直向上已不再存在中、低纬海域 中那种随深度迅速增密的水层。中、低纬海域密跃层以下及高纬海域中的海 水密度,其铅直向变化已相当小了。 当然,在个别降水量较大的海域或在极地海域夏季融冰季节,使表面一 薄层密度降低,也会形成浅而弱的密跃层。在浅海,随着季节温跃层的生消 也常常存在着密跃层的生消过程。密跃层的存在阻碍着上、下水层的交换。 海水下沉运动所能达到的深度,基本上取决于其自身密度和环流情况。 由于大洋表层的密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的,因此,纬度越高的表层水,下 沉的深度越大。南极威德尔海的高密(27.9kg·m-3)冷水(0℃左右),可沿陆 坡沉到海底,并向三大洋底部扩散;南极辐聚带的冷水则只能下沉到 1000m 左右的深度层中向北散布;副热带高盐水,因水温较高,其密度较小只能在 盐度较低、温度很高的赤道海域的低密表层水之下散布。 由上可见,在海面形成的不同密度的海水是按其密度大小沿等密面(严格 说是等位密面)下沉至海洋各深层的,并且下沉后都向低纬海域扩展。因而, 在低纬海域,温度、盐度和密度在铅直方向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大洋表层经向上的分布特征。 (三)海水密度的变化 凡是能影响海洋温度、盐度变化的因子都会影响海水密度的变化。 大洋密度的日变化,由于影响因子的变化小,因此微不足道。在深层有 密跃层存在时,由于内波作用,可能引起一些波动,但无明显规律可循。 其年变化规律,由于受温度、盐度年变化的影响,其综合作用也导致了密度年变化的复杂性。
创远信科
2024-07-24 广告
介电常数,简称ε,是衡量材料在电场中电介质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它描述了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定义为电位移D与电场强度E之比,即ε=D/E。介电常数越大,材料在电场中的极化程度越高,存储电荷能力越强。在电子和电气工程领域,介电常数对于理解和设计...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创远信科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