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担负"万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因为从学习方面来讲,它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上讲,它促使学生明是非、知对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一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
社会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刚入学的小朋友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但社会给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有的长期生活在农村,也有生活在城镇,不同的环境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私欲膨胀等等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2.家庭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100分,我就奖励你”。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这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3.学校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认为老师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他们都想去模仿,而这时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时候,所以老师就应该注意自己每时每刻的言行。因为你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一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最基本的有: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作为语文学科来说书写习惯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因此,每一年的新生入学,我都把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目标
“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每一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成员,学生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班主任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
1.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2.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学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开展学校常规教育
小学生的精力旺盛,课间喜欢追逐打闹。学校活动空间较大,他们在奔跑中极容易发生突然事件。对此,我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晨会课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二是课间我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不良行为即时纠正,再请班干部负责提醒、监督、制止任何违背常规的行为。我们班班级的后墙上一直张贴着“比一比,谁最棒”的评价表格,根据我在班级内部制定的一套奖励措施,每周为表现好的学生贴上对应的五角星。这已经成了学生自觉履行常规的动力。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学习、竞争、合作,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学习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小小读书站站长、护花队队长、管理图书的管长、课间活动监督长、能教广播操的小教练、早读课上的领读员、有责任心的语数组长,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因为从学习方面来讲,它会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生活上讲,它促使学生明是非、知对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认为,以良好学习习惯、行为规范的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一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儿童的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淘气,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中的差异。
社会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刚入学的小朋友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但社会给他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有的长期生活在农村,也有生活在城镇,不同的环境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但是,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私欲膨胀等等会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2.家庭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们也认为,我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棒!“你好好读书,考到100分,我就奖励你”。孩子们也明白,只要学习成绩好了,什么都有了,至于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可以不顾。这大大助长了一部分孩子,特别是成绩较优秀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作风。家长的负面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3.学校环境对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影响。
学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感到很陌生,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对学校、对老师也很好奇,他们第一个想知道就是自己的班主任是谁怎样的老师,而且这时他们会留心观察班主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种表情,会细心倾听班主任的每一句话。他们认为老师一切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他们都想去模仿,而这时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时候,所以老师就应该注意自己每时每刻的言行。因为你一直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注意符合儿童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标
一年级学生要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最基本的有: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其次,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行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作为语文学科来说书写习惯是低年级学生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书写姿势及习惯对儿童自制能力及稳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它学科的老师有哪些要求,作为班主任老师就该了解并配合养成。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学习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因此,每一年的新生入学,我都把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班风班貌建设的一个突破口。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目标
“班集体”的概念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只能形象地引导他们:你们有两个家,每天从第一个家里背上书包来到第二个“家”里上学,第二个“家”的名字叫“班集体”,这激起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亲切感,从而学生头脑中有了“班集体”的朦胧意识。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当小伙伴在课间没有准备好上课前的准备时,过来告诉他,把书翻好,反放在课桌上,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每一位学生都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成员,学生和班集体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班主任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班集体。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实施策略
1.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每天两次送孩子放学的时机,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
2.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古人云:“以今率人,人若身先”,“身正”,对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会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学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开展学校常规教育
小学生的精力旺盛,课间喜欢追逐打闹。学校活动空间较大,他们在奔跑中极容易发生突然事件。对此,我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充分利用晨会课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二是课间我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不良行为即时纠正,再请班干部负责提醒、监督、制止任何违背常规的行为。我们班班级的后墙上一直张贴着“比一比,谁最棒”的评价表格,根据我在班级内部制定的一套奖励措施,每周为表现好的学生贴上对应的五角星。这已经成了学生自觉履行常规的动力。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学习、竞争、合作,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学习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小小读书站站长、护花队队长、管理图书的管长、课间活动监督长、能教广播操的小教练、早读课上的领读员、有责任心的语数组长,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的集体,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