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 我来答
血色黄昏的黄昏
2017-05-24 · 知道合伙人军队行家
血色黄昏的黄昏
知道合伙人军队行家
采纳数:7174 获赞数:76441
1984年在广州军区第一通讯总站,通过无线电修理技术考核认证,获得两次部队专业嘉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因为是日本蓄谋挑起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因此,对中国来说它是一次反侵略战争,其性质是正义的。这场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告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本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富国”与“强兵”相互联系,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

但是,洋务派所推行的改革,主要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引进科学技术和创办新式企业,即改善生产力,却根本不想去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任何真正的社会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洋务派的改革却只是浅尝辄止,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深化下去,因此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其结果,是使中国失去了这次有可能实现自强的大好机遇。甲午战争的实践,终于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

二,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了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帝国主义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分割得支离破碎,整个神州呈现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列强的蚕食鲸吞,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危机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针对帝国主义“洋教”的斗争彼伏此起,最后汇合成了具有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到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梨园屯发动起义,正式打出了“黄色而镶以黑边”的旗帜,“上标‘扶清灭洋’四字”。注11这次起义,可以视为义和团运动的起点。从此,“扶消灭洋”便成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事实,但也况明了农民群众没有科学的思想武器去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与清政府的关系。

当农民群众自发反帝斗争方兴未艾之际,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动的变法运动兴起来了。这个运动的主题是变法图强,即变封建地主阶级之法,图资产阶级之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改革,以期中国臻于富强之境,挽救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潮推向政治运动。因此,可以说,甲午战后发生的“公车上书”,是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让位于维新运动的标志。以救国为宗旨的维新运动,是在批判“中体西学”论中开展起来的。面对甲午战后的瓜分危机,维新志士们痛切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仅认识到前此所谓西学,只是“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不过“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而已。维新运动则与洋务运动根本不同,它高举救亡图存的爱国旗帜,反复阐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的哲理。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口号,振聋发聩,激动人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 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

四,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五,甲午战争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又把资产阶级革命派引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还在甲午战争期间,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即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大声 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他在会员誓词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注12的纲领性口号。《马关条约》签订后,孙中山深悉清朝统治业已腐朽透顶,不可复振,便开始积极准备武装起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后,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更加暴露无遗,成为人民革命的众矢之的。于是,革命终于成为时代的主流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扬弃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消极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方法和任务提出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这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墼餮魍薅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8-04-29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1568万
展开全部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一: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 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2.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 甲午战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

4. 甲午战败,使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

5.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政治方面:①.使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中国日益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夹缝中成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先后兴起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在经济方面:①巨额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只得一方面加紧搜刮人民,加重其负担,另一方面大借外债。西方国家通过给清政府附带有政治条款的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②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③在华投资设厂被正式写入条约文本,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从此,西方列强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瓜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沉重地打击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长江h567
2020-09-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这场战争因为是日本蓄谋挑起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因此,对中国来说它是一次反侵略战争,其性质是正义的。这场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甲午中日战争虽然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告持续时间达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本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富国”与“强兵”相互联系,但重点是“强兵”。洋务运动就是首先从军事工业搞起,而后推衍到民用工业的。
但是,洋务派所推行的改革,主要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引进科学技术和创办新式企业,即改善生产力,却根本不想去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任何真正的社会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洋务派的改革却只是浅尝辄止,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深化下去,因此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其结果,是使中国失去了这次有可能实现自强的大好机遇。甲午战争的实践,终于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
二,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告了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帝国主义把中国的大好河山分割得支离破碎,整个神州呈现出一幅触目惊心的图景。列强的蚕食鲸吞,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危机同时也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把斗争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帝国主义列强。针对帝国主义“洋教”的斗争彼伏此起,最后汇合成了具有全国规模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到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梨园屯发动起义,正式打出了“黄色而镶以黑边”的旗帜,“上标‘扶清灭洋’四字”。注11这次起义,可以视为义和团运动的起点。从此,“扶消灭洋”便成了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事实,但也况明了农民群众没有科学的思想武器去分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与清政府的关系。
当农民群众自发反帝斗争方兴未艾之际,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发动的变法运动兴起来了。这个运动的主题是变法图强,即变封建地主阶级之法,图资产阶级之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改革,以期中国臻于富强之境,挽救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潮推向政治运动。因此,可以说,甲午战后发生的“公车上书”,是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让位于维新运动的标志。以救国为宗旨的维新运动,是在批判“中体西学”论中开展起来的。面对甲午战后的瓜分危机,维新志士们痛切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仅认识到前此所谓西学,只是“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不过“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而已。维新运动则与洋务运动根本不同,它高举救亡图存的爱国旗帜,反复阐述“能变则全,不变则亡”的哲理。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口号,振聋发聩,激动人心,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 群众性的爱国救亡运动。
四,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五,甲午战争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的同时,又把资产阶级革命派引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还在甲午战争期间,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即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大声 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他在会员誓词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注12的纲领性口号。《马关条约》签订后,孙中山深悉清朝统治业已腐朽透顶,不可复振,便开始积极准备武装起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相继失败后,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更加暴露无遗,成为人民革命的众矢之的。于是,革命终于成为时代的主流 。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仅扬弃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消极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革命的性质、方法和任务提出了一套新的思想体系,这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74448636
2015-05-22 · TA获得超过309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27
采纳率:76%
帮助的人:568万
展开全部
意义: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