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课题计划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研究的背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学因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们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这一切影响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成为健康发展的孩子。
反思我们半年来所做的工作,这一学期,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倾听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主动参与能力、群体与个体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做好铺垫和服务。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外部行为习惯得到规范,良好
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成为健康发展的小学生。
2、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学生内部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不良心理特征有所改善,
减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对美术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并寻找对策。
2、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的调查研究。
3、构建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有效性的策略,针对美术学习中的
一些典型现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学习习惯的现实问题,通过有目的地展开美育、
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来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及意义;从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阐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性;从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小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本课题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于“画”,寓教于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美术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资料,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为课题创新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个别调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术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通过问卷、个别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等有了了解,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明确研究的方向。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课堂内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努力为学生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4、案例研究法。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能针对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调查走访学生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看、唱、画等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
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绘画、制作等创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
学习,终身受益。
3、家校结合,针对学生在养成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协调好,共同关心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
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优化校园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
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一年来,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反思,学生的绘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半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书籍和网络阅读有关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并更新博客,撰写博客日志,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将课题研究的心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再让实践推动理论的提升,促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忘带材料和工具的现象有了很大好转,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中认真创作,学生在联想创造及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自由作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欣赏教学中,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发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职业美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加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同,导致孩子在习惯的养成上也参差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班级各任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细节上去指导孩子,就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越来越好!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学因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们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这一切影响了孩子更好地掌握各类知识,成为健康发展的孩子。
反思我们半年来所做的工作,这一学期,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中心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倾听能力、回答问题能力、主动参与能力、群体与个体的合作能力等方面。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道路做好铺垫和服务。
二、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外部行为习惯得到规范,良好
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成为健康发展的小学生。
2、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学生内部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不良心理特征有所改善,
减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通过实践和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
1、对美术教学中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及研究形成的原因并寻找对策。
2、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现状的调查研究。
3、构建小学美术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有效性的策略,针对美术学习中的
一些典型现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学习习惯的现实问题,通过有目的地展开美育、
德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从教育理论的高度来理解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价值及意义;从教育改革的
方向上,阐述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性;从教育实践中,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的价值: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小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画家,而是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本课题运用文化育人的手段,寓教于“画”,寓教于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美术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不失为培养孩子远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之一,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与资料,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为课题创新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个别调查等形式,把握形式在美术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研究分析的依据。通过问卷、个别调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等有了了解,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依据,明确研究的方向。
3、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寻找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结合课堂内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努力为学生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
4、案例研究法。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尤其通过对个别案例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问题,能针对问题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
六、研究的措施
1、调查走访学生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2、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看、唱、画等形式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融知识性、趣味
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绘画、制作等创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会
学习,终身受益。
3、家校结合,针对学生在养成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家长协调好,共同关心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
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4、优化校园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
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营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自觉
性。
七、研究的成果
1、自身方面: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严格按照课题的实施计划方案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一年来,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实践反思,学生的绘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在半年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书籍和网络阅读有关学生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并更新博客,撰写博客日志,不断积累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同时我将课题研究的心得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再让实践推动理论的提升,促进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2、学生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评价。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学习美术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忘带材料和工具的现象有了很大好转,课堂上积极发言,作业中认真创作,学生在联想创造及动手能力、欣赏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自由作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欣赏教学中,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生活,让每一个学生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人格向上发展。
八、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也不是培养职业美术家的教育,而是一种普及教育。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不同,加上家长对孩子要求的不同,导致孩子在习惯的养成上也参差不同。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努力。除了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同时班级各任课、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细节上去指导孩子,就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越来越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