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小时候对岳飞故事的理解其实特别简单。岳飞所向披靡,秦桧大奸大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就这么简单啊。
后来,稍大一点,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秦桧其实不重要,别看他跪在岳王坟前是千古罪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宗赵构。
一、表面看,岳飞想迎回二圣,高宗无奈杀岳飞,其实不然。
读史书读得深一点,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印象,因为高宗怕岳飞直捣黄龙府,迎二圣还朝。那俩皇帝回来了,他怎样办啊?他就自毁长城把岳飞杀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二、事实上,迎“二圣”还朝,是高宗赵构自己提的。
岳飞也不是愣头青,真的想把“二圣”迎回来把高宗给替了,他没那么傻。岳飞在有一次出兵的时候,给高宗赵构上的奏表里面就特地写了这么一笔叫“迎天眷还朝”,什么意思啊?就是我只是把皇上的亲戚给接回来,原来都说迎“二圣”,他特地改了一个词叫天眷,这说明岳飞是有这个政治脑筋的。
就算钦宗回来了,对高宗赵构是不是就构成了地位上的威胁呢?如果你手里没有军队和朝臣的人事任免权的话,是威胁不到赵构的。难道宋高宗赵构不明白吗?那为什么他还是要坚持杀掉岳飞呢?
三、打仗打的是后勤粮草,当时财政艰困,能不能支持岳飞直捣黄龙府是个问题。
北宋是很富强的,最富的时候是宋神宗时代,一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万贯,可是到两宋交替兵荒马乱的时候,中央政府的税收已经只有1000万贯。一直到12世纪的中期南宋政府岁入才恢复到6000万贯的水平。可是你知道当时岳飞一年的军费要多少?光这一支军队一年就要700万贯,所以皇帝基本上是在家里扫仓库给他。
宋高宗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营造宫室没有想象的那么壮丽豪华,据说他那个宫殿的主殿经常换牌子,干什么就换一个名字,因为没有那么多宫殿。
四、岳飞的性格,导致皇帝猜忌,这是其必须死的原因之一。
既然知道打不赢,那高宗赵构最主要的敌人是谁呢?恰恰不是徽钦二帝,也不是金兀术,而就是他岳飞本人。因为你那么能打仗,你掌握了全国几乎七分之五的兵马,最后你要是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啊?
当然我们现在都觉得岳飞是忠臣啊,那背上刺了字的哟。高宗也写了四个字“精忠岳飞”赐给他嘛。临死的时候有人劝他反他都不反。他怎么会是高宗最大的敌人?高宗也这么想过,有一次高宗说,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啊。秦桧就在旁边说,对,岳飞是忠臣,我们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
换句话讲,就算你岳飞不反,你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马,将来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迎回来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如果你是这么一个声名赫赫的人,你不反,你的弟兄都会让你反。
大家又要说,岳飞不爱财,不近女色,深得名望,还能写点词,形象很好,士大夫阶层也喜欢他。如果皇帝不信任,还可以夺兵权,何必要杀他呢?
很多当代的历史学家在分析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的时候往往在强调岳飞的性格。岳飞这个人性格确实有点不好——特别倔。这种倔在皇上看来那就叫跋扈。下面具体讲几个例子。
1、岳飞跟高宗赵构之间有过蜜月期的。刚开始赵构觉得这小伙子太能干了,亲自把岳飞从很低级的武官提拔上来,提拔成节度使的时候,岳飞还不到30岁。岳飞还逢人就讲,整个宋朝就两个人30岁不到封节度使的,一个人是太祖,一个是我。这话哪能讲呢,对不对?他就私下瞎讲。
2、岳飞跟宋高宗第一次翻脸是在绍兴七年。那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就是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刘光世实在不愿意打仗了,想把他的那支军队交给朝廷回家养老。当时高宗赵构说这个军队就交给岳飞。这样的话岳飞就拥有了天下七分之五的兵力。赵构后来反悔了,怕岳飞哪天造反,无法控制。而岳飞这边高兴啊,天天在那儿谋划我拥有了这么多军队,我应该怎么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赵构反悔之后就跟他说:刘光世的军队不给你了,直属中央了。岳飞就不高兴了,要来要去要不到,于是一甩手不干了。干嘛去?直接回庐山,因为他老母亲葬在庐山。到庐山闲住,管你朝廷怎么喊我都不回去。赵构就给他写了无数封激情四溢的信,一封一封飘向庐山,岳飞死活不搭理。后来赵构没招了,就叫来了岳飞两个老部下,一个叫李若虚,一个叫王贵,说你们俩到庐山去请他,请不下来,杀你们俩。这俩老部将就跑到庐山去见岳飞。岳飞刚开始还很强硬,李若虚最后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以为能跟朝廷翻脸吗?这一句话说完,岳飞大汗淋漓,立刻下山了。
下山之后向高宗承认错误,写认错书啊,说皇上您别生气了。高宗说我没生气,我生啥气,我要真生气我就动你了。你知道我怎么动你吗?太祖皇帝有一句话叫“乱吾法者,唯有剑尔”。我不生气,我要真生你气就弄死你。这是两个人第一次翻脸。
3、岳飞操心立太子,犯了拥兵者的大忌!
另外一次翻脸也是岳飞的性格问题。他老替皇上操心立太子的事情。赵构在扬州逃跑躲避金兵的时候,据说受到惊吓,落下了类似于阳痿这样的毛病,所以没有后代。后来他在宫里养了宋太祖的两个七世孙,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作为备选的接班人,但很长时间也没有册立太子。
而岳飞就说你应该立那个赵伯琮为太子。岳飞还有点脑筋,不让别人参与这个立太子的事。自己躲在船舱写好了奏章,然后跑到那儿跟皇帝念。结果念的时候高宗就冷冷地看着他,突然一阵冷风刮来把那个奏章刮到地上,岳飞哆哆嗦嗦大汗淋漓。他也觉得这事做得太过分了。最后高宗就跟他说了,这种事哪是你这种掌兵权在外的武将该管的啊。如果你是文臣可能还是爱护国家,你一员武将说这话啥意思?
要知道立太子这件事情,在封建王朝的时候是天大的事情。说白了这叫炒期货啊,你这个时候说立赵伯琮当太子,他当上皇帝之后,你就有拥立之功。所以过去在谁当太子这个问题上是宫禁当中最严肃、最碰不得的一个话题。
岳飞性格确实有问题,可是岳飞的性格问题真的又能导致他被杀吗?还不至于!因为宋代毕竟是一个对士大夫很好的一个政权,为什么还是要杀呢,把军权剥夺不就可以了吗?这就又得说到宋代的政治。
五、失去弹性的宋代政治—— 这是岳飞必须死的根本原因。
宋代政治在北宋仁宗时就完成了士大夫阶层的觉醒。刚开始的时候,宋太宗也像唐太宗一样,一看这么多举子来应试,他就感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都为我所用。可是再往后,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就开始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但同时又暴露出了中国人的一个缺陷,就是士大夫凡事基于意气,认死理,搞党争。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两派士大夫那真是有你没我。咱俩不谈是非,咱俩就谈派系,你只要不是我这边的你干什么都错。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上台第一天就把所有的新法尽废。当时王安石在南京说有些法明显是有功效的,为什么也要废掉呢?这已经不是什么具体的政策之争了。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翻过来掉过去就是搞党争,这派上台,那一派就彻底踩下,那一派上台,这一派就彻底踩倒。所以整个宋代的政治就是一个失去了弹性的政治。
那么到了高宗赵构和岳飞的那个时候,这个弹性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朝廷上只有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主和派一定是汉奸吗?不一定,就是围绕在秦桧路线周围的那一群士大夫。至于主战派是不是一定全是抗金名将,全是谋国的板荡之臣呢?也不一定。
在中国古代政治当中,真正敢跳出来说我主和的人,不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担当。这个担当往往皇帝本人都没有。你像明代的崇祯皇帝,其实到最后也想跟后金谈判,刚派人私下去谈,结果风声就漏掉了,他就只好把这个人杀掉。皇帝也不敢当主和派。
回到岳飞。既然国家的大计已定,我们要跟金国谈和,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那就要让主战派闭嘴。只有杀岳飞,其他人就都老实了。当时韩世忠已经开始闭门思过了,杀他没有用。主和还是不能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争国是”成为当时宋代政治缺乏弹性的一个最终结果。所以岳飞必须死。
小时候对岳飞故事的理解其实特别简单。岳飞所向披靡,秦桧大奸大恶,宋高宗赵构昏庸无能。就这么简单啊。
后来,稍大一点,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秦桧其实不重要,别看他跪在岳王坟前是千古罪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宗赵构。
一、表面看,岳飞想迎回二圣,高宗无奈杀岳飞,其实不然。
读史书读得深一点,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印象,因为高宗怕岳飞直捣黄龙府,迎二圣还朝。那俩皇帝回来了,他怎样办啊?他就自毁长城把岳飞杀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二、事实上,迎“二圣”还朝,是高宗赵构自己提的。
岳飞也不是愣头青,真的想把“二圣”迎回来把高宗给替了,他没那么傻。岳飞在有一次出兵的时候,给高宗赵构上的奏表里面就特地写了这么一笔叫“迎天眷还朝”,什么意思啊?就是我只是把皇上的亲戚给接回来,原来都说迎“二圣”,他特地改了一个词叫天眷,这说明岳飞是有这个政治脑筋的。
就算钦宗回来了,对高宗赵构是不是就构成了地位上的威胁呢?如果你手里没有军队和朝臣的人事任免权的话,是威胁不到赵构的。难道宋高宗赵构不明白吗?那为什么他还是要坚持杀掉岳飞呢?
三、打仗打的是后勤粮草,当时财政艰困,能不能支持岳飞直捣黄龙府是个问题。
北宋是很富强的,最富的时候是宋神宗时代,一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万贯,可是到两宋交替兵荒马乱的时候,中央政府的税收已经只有1000万贯。一直到12世纪的中期南宋政府岁入才恢复到6000万贯的水平。可是你知道当时岳飞一年的军费要多少?光这一支军队一年就要700万贯,所以皇帝基本上是在家里扫仓库给他。
宋高宗是一个非常勤俭的皇帝,营造宫室没有想象的那么壮丽豪华,据说他那个宫殿的主殿经常换牌子,干什么就换一个名字,因为没有那么多宫殿。
四、岳飞的性格,导致皇帝猜忌,这是其必须死的原因之一。
既然知道打不赢,那高宗赵构最主要的敌人是谁呢?恰恰不是徽钦二帝,也不是金兀术,而就是他岳飞本人。因为你那么能打仗,你掌握了全国几乎七分之五的兵马,最后你要是还打赢了,你不当皇帝。谁当皇帝啊?
当然我们现在都觉得岳飞是忠臣啊,那背上刺了字的哟。高宗也写了四个字“精忠岳飞”赐给他嘛。临死的时候有人劝他反他都不反。他怎么会是高宗最大的敌人?高宗也这么想过,有一次高宗说,这个岳飞还是个忠臣啊。秦桧就在旁边说,对,岳飞是忠臣,我们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年不也是后周的忠臣吗?
换句话讲,就算你岳飞不反,你掌握了全国七分之五的兵马,将来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迎回来了徽钦二帝的尸骨,如果你是这么一个声名赫赫的人,你不反,你的弟兄都会让你反。
大家又要说,岳飞不爱财,不近女色,深得名望,还能写点词,形象很好,士大夫阶层也喜欢他。如果皇帝不信任,还可以夺兵权,何必要杀他呢?
很多当代的历史学家在分析岳飞为什么必须死的时候往往在强调岳飞的性格。岳飞这个人性格确实有点不好——特别倔。这种倔在皇上看来那就叫跋扈。下面具体讲几个例子。
1、岳飞跟高宗赵构之间有过蜜月期的。刚开始赵构觉得这小伙子太能干了,亲自把岳飞从很低级的武官提拔上来,提拔成节度使的时候,岳飞还不到30岁。岳飞还逢人就讲,整个宋朝就两个人30岁不到封节度使的,一个人是太祖,一个是我。这话哪能讲呢,对不对?他就私下瞎讲。
2、岳飞跟宋高宗第一次翻脸是在绍兴七年。那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就是南宋四大名将之一的刘光世实在不愿意打仗了,想把他的那支军队交给朝廷回家养老。当时高宗赵构说这个军队就交给岳飞。这样的话岳飞就拥有了天下七分之五的兵力。赵构后来反悔了,怕岳飞哪天造反,无法控制。而岳飞这边高兴啊,天天在那儿谋划我拥有了这么多军队,我应该怎么收复故土,还我河山。
赵构反悔之后就跟他说:刘光世的军队不给你了,直属中央了。岳飞就不高兴了,要来要去要不到,于是一甩手不干了。干嘛去?直接回庐山,因为他老母亲葬在庐山。到庐山闲住,管你朝廷怎么喊我都不回去。赵构就给他写了无数封激情四溢的信,一封一封飘向庐山,岳飞死活不搭理。后来赵构没招了,就叫来了岳飞两个老部下,一个叫李若虚,一个叫王贵,说你们俩到庐山去请他,请不下来,杀你们俩。这俩老部将就跑到庐山去见岳飞。岳飞刚开始还很强硬,李若虚最后跟他说了一句话:你真的以为能跟朝廷翻脸吗?这一句话说完,岳飞大汗淋漓,立刻下山了。
下山之后向高宗承认错误,写认错书啊,说皇上您别生气了。高宗说我没生气,我生啥气,我要真生气我就动你了。你知道我怎么动你吗?太祖皇帝有一句话叫“乱吾法者,唯有剑尔”。我不生气,我要真生你气就弄死你。这是两个人第一次翻脸。
3、岳飞操心立太子,犯了拥兵者的大忌!
另外一次翻脸也是岳飞的性格问题。他老替皇上操心立太子的事情。赵构在扬州逃跑躲避金兵的时候,据说受到惊吓,落下了类似于阳痿这样的毛病,所以没有后代。后来他在宫里养了宋太祖的两个七世孙,一个叫赵伯琮,一个叫赵伯玖,作为备选的接班人,但很长时间也没有册立太子。
而岳飞就说你应该立那个赵伯琮为太子。岳飞还有点脑筋,不让别人参与这个立太子的事。自己躲在船舱写好了奏章,然后跑到那儿跟皇帝念。结果念的时候高宗就冷冷地看着他,突然一阵冷风刮来把那个奏章刮到地上,岳飞哆哆嗦嗦大汗淋漓。他也觉得这事做得太过分了。最后高宗就跟他说了,这种事哪是你这种掌兵权在外的武将该管的啊。如果你是文臣可能还是爱护国家,你一员武将说这话啥意思?
要知道立太子这件事情,在封建王朝的时候是天大的事情。说白了这叫炒期货啊,你这个时候说立赵伯琮当太子,他当上皇帝之后,你就有拥立之功。所以过去在谁当太子这个问题上是宫禁当中最严肃、最碰不得的一个话题。
岳飞性格确实有问题,可是岳飞的性格问题真的又能导致他被杀吗?还不至于!因为宋代毕竟是一个对士大夫很好的一个政权,为什么还是要杀呢,把军权剥夺不就可以了吗?这就又得说到宋代的政治。
五、失去弹性的宋代政治—— 这是岳飞必须死的根本原因。
宋代政治在北宋仁宗时就完成了士大夫阶层的觉醒。刚开始的时候,宋太宗也像唐太宗一样,一看这么多举子来应试,他就感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都为我所用。可是再往后,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叫“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力量就开始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但同时又暴露出了中国人的一个缺陷,就是士大夫凡事基于意气,认死理,搞党争。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变法,两派士大夫那真是有你没我。咱俩不谈是非,咱俩就谈派系,你只要不是我这边的你干什么都错。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上台第一天就把所有的新法尽废。当时王安石在南京说有些法明显是有功效的,为什么也要废掉呢?这已经不是什么具体的政策之争了。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翻过来掉过去就是搞党争,这派上台,那一派就彻底踩下,那一派上台,这一派就彻底踩倒。所以整个宋代的政治就是一个失去了弹性的政治。
那么到了高宗赵构和岳飞的那个时候,这个弹性变得非常脆弱。当时朝廷上只有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主和派一定是汉奸吗?不一定,就是围绕在秦桧路线周围的那一群士大夫。至于主战派是不是一定全是抗金名将,全是谋国的板荡之臣呢?也不一定。
在中国古代政治当中,真正敢跳出来说我主和的人,不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担当。这个担当往往皇帝本人都没有。你像明代的崇祯皇帝,其实到最后也想跟后金谈判,刚派人私下去谈,结果风声就漏掉了,他就只好把这个人杀掉。皇帝也不敢当主和派。
回到岳飞。既然国家的大计已定,我们要跟金国谈和,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那就要让主战派闭嘴。只有杀岳飞,其他人就都老实了。当时韩世忠已经开始闭门思过了,杀他没有用。主和还是不能成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争国是”成为当时宋代政治缺乏弹性的一个最终结果。所以岳飞必须死。
展开全部
岳飞提出“直捣黄龙,迎两圣回朝”的目标,从而犯了宋高宗的大忌讳。因为高宗的父亲与哥哥(两圣)回来的话,宋高宗将下台。因此,高宗同秦侩勾结,害死了岳飞。
秦会曾随同徽,钦被俘于金朝,后来他叛变,忠于金朝,金朝的人见他可信,就放他回宋,当内奸,后来金与岳飞屡战屡败,被命令使臣告诉秦会除掉岳飞,这是一个原因,再有高宗与其狼狈为奸,都主和平解决,政治分歧有差异,故杀掉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的代表词作《满江红·写怀》,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他的做法,不符合高宗的心态,,。他的目的,是迎请二圣还朝。。如果他们回来了。宋高宗去哪里呢??他的皇位还有吗???他就是继续做皇上,,,合法性也会受到质疑。。所以必须把他除掉。。主要是高宗的主意。。秦桧不过是替罪羊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莫须有的罪名
追答
都是秦桧害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