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身边感动的人》500字 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谭海美,第十届“全国少先队员”,尽管只有12岁,却经历了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砺炼和琢磨。
易拉罐饮料谁都见过,你能认识几种呢?恐怕没有人能比谭海美认识的品种多,说她是个小小“易拉罐王”并不为过,这还得从她不平凡的童年说起。
就在谭海美出生刚刚六个月的时候,父亲谭国平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工友,不幸被坍塌的广告牌铁架扎去了一只手,却仅得到了700多元的赔偿。看着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谭海美的妈妈便抛夫弃女,一去不返——谭海美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母亲的印象。母亲出走后,已经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父亲只得将嗷嗷待哺的小海美带到合肥,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自己只身外出谋生。
虽说生活在省会合肥,爷爷靠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拉客每天赚个十元八元维持生活,而奶奶则靠捡破烂度日。小海美的到来,全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起,小海美就由奶奶带着,到处去捡破烂。夏天,即使天气再热,同龄的孩子们在畅饮各种易拉罐饮料时,谭海美只能悄悄地站在一旁,等人家把饮料喝完,然后把丢在一旁的易拉罐捡走……
谭海美明白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爷爷奶奶抚养她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了。就这样,谭海美在捡垃圾、拾破烂中度过了童年生活,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坚韧刚毅的性格。
尽管日子难过,可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人还是按时将谭海美送进了学校。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自打上小学一年级起,谭海美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老师认为她很懂事,同学觉得她很可亲。但给老师同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谭海美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孜孜不倦地渴求。
谭海美喜欢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程度。由于家境贫寒,少儿图书价格又不菲,买不起图书,谭海美就从同学手中借或从学校图书室借。学校图书室因此成了她的第二教室。学校图书室规定,每周三下午是同学们调书换书时间,每周三谭海美必到图书室换书,负责管理图书的老师和同学对谭海美都非常熟悉。有一个周三,负责管理图书的王主任一下午都没看到谭海美,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谭海美生病没能上学。第二天早晨,谭海美一到学校就跑去找王主任要求换书,王主任笑着说:“真是个小书痴”。
因为城市里消费实在太高,爷爷奶奶经过商量决定,奶奶仍然在市内捡破烂,而谭海美跟随着爷爷回到乡下生活。
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使谭海美的心灵有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她真正感受到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是多么的孤独。看着身边许多和自己一样的留守孩子,谭海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她决定在自己的班级里成立一个“留守孩子小队”。在老师和谭海美的带领下,“留守孩子小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帮助照顾孤寡老人等等。胡月和蔡青青两位同学就是她们帮扶的许多对象中的两位。
胡月是谭海美的同桌,父母在北京打工,家庭环境也比较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胡月和谭海美是邻村,上学放学经常同路。于是,谭海美就利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与胡月交流,并辅导她学习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胡月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两个小姑娘也成了知心朋友。
留守孩子蔡青青同学的奶奶体弱多病,青青因而时常上学迟到,影响了学习,“留守孩子小队”得知后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青青的奶奶干家务,扫屋子、洗衣服、整理菜园等,队员们在辛劳中既增进了友谊,也感觉到了小集体的温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清贫之家中一个普通的“留守孩子”,谭海美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劳苦,更感染和影响了周围许多同龄孩子,写就了一段不失艰涩却又五彩缤纷的花样童年!
易拉罐饮料谁都见过,你能认识几种呢?恐怕没有人能比谭海美认识的品种多,说她是个小小“易拉罐王”并不为过,这还得从她不平凡的童年说起。
就在谭海美出生刚刚六个月的时候,父亲谭国平在一次事故中,为了救工友,不幸被坍塌的广告牌铁架扎去了一只手,却仅得到了700多元的赔偿。看着丈夫失去了劳动能力,谭海美的妈妈便抛夫弃女,一去不返——谭海美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母亲的印象。母亲出走后,已经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父亲只得将嗷嗷待哺的小海美带到合肥,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自己只身外出谋生。
虽说生活在省会合肥,爷爷靠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拉客每天赚个十元八元维持生活,而奶奶则靠捡破烂度日。小海美的到来,全家的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从刚学会走路的时候起,小海美就由奶奶带着,到处去捡破烂。夏天,即使天气再热,同龄的孩子们在畅饮各种易拉罐饮料时,谭海美只能悄悄地站在一旁,等人家把饮料喝完,然后把丢在一旁的易拉罐捡走……
谭海美明白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爷爷奶奶抚养她已经很辛苦了,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了。就这样,谭海美在捡垃圾、拾破烂中度过了童年生活,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坚韧刚毅的性格。
尽管日子难过,可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人还是按时将谭海美送进了学校。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自打上小学一年级起,谭海美就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老师认为她很懂事,同学觉得她很可亲。但给老师同学印象最深的,就是谭海美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和对知识孜孜不倦地渴求。
谭海美喜欢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程度。由于家境贫寒,少儿图书价格又不菲,买不起图书,谭海美就从同学手中借或从学校图书室借。学校图书室因此成了她的第二教室。学校图书室规定,每周三下午是同学们调书换书时间,每周三谭海美必到图书室换书,负责管理图书的老师和同学对谭海美都非常熟悉。有一个周三,负责管理图书的王主任一下午都没看到谭海美,感到很奇怪。一问才知道谭海美生病没能上学。第二天早晨,谭海美一到学校就跑去找王主任要求换书,王主任笑着说:“真是个小书痴”。
因为城市里消费实在太高,爷爷奶奶经过商量决定,奶奶仍然在市内捡破烂,而谭海美跟随着爷爷回到乡下生活。
从城市回到了乡村,使谭海美的心灵有了很大震动。特别是她真正感受到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孩子是多么的孤独。看着身边许多和自己一样的留守孩子,谭海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她决定在自己的班级里成立一个“留守孩子小队”。在老师和谭海美的带领下,“留守孩子小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提高成绩,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帮助照顾孤寡老人等等。胡月和蔡青青两位同学就是她们帮扶的许多对象中的两位。
胡月是谭海美的同桌,父母在北京打工,家庭环境也比较艰难,学习成绩比较差。胡月和谭海美是邻村,上学放学经常同路。于是,谭海美就利用上学和放学的时间与胡月交流,并辅导她学习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胡月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两个小姑娘也成了知心朋友。
留守孩子蔡青青同学的奶奶体弱多病,青青因而时常上学迟到,影响了学习,“留守孩子小队”得知后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青青的奶奶干家务,扫屋子、洗衣服、整理菜园等,队员们在辛劳中既增进了友谊,也感觉到了小集体的温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清贫之家中一个普通的“留守孩子”,谭海美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生活的艰辛和学习的劳苦,更感染和影响了周围许多同龄孩子,写就了一段不失艰涩却又五彩缤纷的花样童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