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对于二战的影响?
2016-05-03
展开全部
1.《凡尔赛条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2.经济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经济危机是二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过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因为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列强拼命瓜分殖民地,输出商品,而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发展军备,又没有殖民地,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希特勒的宣传和纳粹特点,使得德国民众和统治者此产阶级地主们都选择了希特勒。
3.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对外侵略扩张。
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 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1933年1月上台后即制定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为冲破凡尔赛体系,德国于同年10月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先后发动的局部战争,是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4.“绥靖政策”的鼓动
“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随后,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而《慕尼黑协定》中有关德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不作为更是‘绥靖主义‘直接体现,但这种不作为的“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希特勒个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希特勒是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泛日耳曼民族主义、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信奉者。1923年11月8号,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政变,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借此写成了《我的奋斗》这本书,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希特勒在他这本书说,必须同法国一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与法国的矛盾,提高德国的国家地位;第二个就是未来的生存观。德国未来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在东方,就是东欧地区。他说德国必须再次沿着古代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向俄国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他说,当不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的时候,那么就用拳头说话。通篇是“扩张”。沿着这两个主张,就是“扩张”。而经济危机给了他宣扬个人政治主张的契机,并最终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
《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 (协约国)对战败国 (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2.经济危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经济危机是二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力量发展不平衡,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过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和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因为经济危机爆发使得各个列强拼命瓜分殖民地,输出商品,而德国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发展军备,又没有殖民地,国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希特勒的宣传和纳粹特点,使得德国民众和统治者此产阶级地主们都选择了希特勒。
3.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迅速崛起。
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对外侵略扩张。
德、日、意法西斯国家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意大利法西斯党1922年10月上台后, 为建立横跨地中海、红海和巴尔干地区的“大意大利帝国”,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于1931年征服利比亚,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伙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纳粹党1933年1月上台后即制定扩张计划,企图首先在中欧建立“大德意志”,继而击败法苏,夺取欧陆霸权,最后向海外发展,战胜英美,称霸全球。为冲破凡尔赛体系,德国于同年10月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增加军费,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扩军;1936年3月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派兵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同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德意轴心协定》,结成柏林-罗马轴心。德、意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927年6~7月,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征服亚洲、称霸世界的总方针。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1936年3月标志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于8月在五相会议上确立保证其东亚大陆地位以及向南洋扩张的战略目标,把中、苏、美、英等列为假想敌国。日本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1936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法西斯侵略集团初步形成。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见《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20世纪30年代德、日、意先后发动的局部战争,是它们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
4.“绥靖政策”的鼓动
“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随后,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而《慕尼黑协定》中有关德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不作为更是‘绥靖主义‘直接体现,但这种不作为的“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希特勒个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希特勒是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泛日耳曼民族主义、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的信奉者。1923年11月8号,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政变,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借此写成了《我的奋斗》这本书,宣扬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希特勒在他这本书说,必须同法国一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与法国的矛盾,提高德国的国家地位;第二个就是未来的生存观。德国未来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在东方,就是东欧地区。他说德国必须再次沿着古代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向俄国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他说,当不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的时候,那么就用拳头说话。通篇是“扩张”。沿着这两个主张,就是“扩张”。而经济危机给了他宣扬个人政治主张的契机,并最终赢得多数人民的支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