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之迷 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论题很大,如果真展开写,可以写好几万字,现在转一篇文章供参考
要想知道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它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互为表里。实际上工业社会的一切都以工业大生产为基础进行,一方面国家建立起关联度极高、分工极为严密的产业体系,产生了大批的“自由劳动者”——产业工人(包括蓝领和白领),同时工业化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教育,因此国家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和职业训练社会化。另一方面,国家作为大企业利益的集中体现,与经济管理高度整合,管理能力和国家权力大大增强。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和社会高度组织化,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产生出令人生畏的能量。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一、资源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二、文化因素。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三、系统复杂性因素。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问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于小农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工的不足。
二在于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
但我们知道:首先,西方历史是从西欧庄园制经济发展过来的,而西欧庄园制经济是一个更封闭、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一个庄园内各种物品生产几乎无所不包,自给自足的程度达到极致,这也是西欧中世纪自罗马帝国后具有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功能的城市极端没落的根本原因,但这也没有影响西欧最终走向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次,我们知道西方历史上富于冒险探索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很多,特别是西班牙还发现了新大陆,但西班牙也并没有因此成为科学技术的强国。
实际上,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次在于自英国后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建立。重点的重点在于基督教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权威意识、自主自由的意识培养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识。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不在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
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这就是成人之所以区别于少儿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学霸作风,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当然,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的建立是要有民主制度进行维护与建立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相对于民主意识的形成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 而具体对李约瑟之谜的问题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2 、缺乏持续性发展
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使很多的科学技术浪费,失传。
3 、缺乏专利与股份
专利与股份可以成为古代民众技术名的强大动力,同时专利和股份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技术,或者是还未成形只有雏形的简单科学形象和概念,使之可以进一步的发展。
4 、缺乏交流与交通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中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5、 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
“所有这些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到知识分子结构和经济结构里去寻找。”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多侧面、多层次考察科学、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别是他们开创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大工业把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要求自觉应用科学,科学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恩格斯指出,科学要归功于生产的、比生产要归功于科学的要多得多;社会的技术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6 、熵增原理的解释
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熵值总不断增大,即混乱度增大,当著名的熵增原理提出后,有人便试图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李约瑟问题,认为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体系,所以国家社会趋于混乱,导致近现代科学的起源不在中国。
7、 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在1953 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所以李约瑟问题中的讨论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技术,而且,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中国的经验技术在世界上是远远领先的。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
8、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难以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9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我们的普通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文轻技,以文学为主业,很少有像沈括那样有空来整理钻研一下科学问题。
10 、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
台湾周哲水在认为, 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则可能是始自一万年前含有具体思维的文化期间。当时,东西方人类思维都是属于类似“具体运思”不过,二者的思路方式,已朝向分歧途径。于是,双方便在旧大陆的两端各建构起不同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双方的文化元素是不相合的,所以自史前原始社会开始,东西方就处于分歧方向的不同文化世界中。
11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林鸿伟的认为,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2)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而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
(3)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之相反。二者显示了不同思维水平的深度和高度。
(4)东方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西方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多的冲破框框的创新精神,他们较少有以权威为当然依据的思维定势,而较多有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精神。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差别,使得西方的新科学层出不穷,而东方总是在西方的后面模仿学习。
从科学本身的角度来解释就是:
1、 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
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3 、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
4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
钱兆华的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
那么为什么近代技术设有诞生在中国,而且一向先进的中国技术为什么又突然落后了呢?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技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术、多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明星呈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
5 、数学的不足
中国古代没有能够对自然数学化,并且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并非一门学科来看,没有深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经验发现和积累,更加不会用数学来对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定性分析,或是凭空捏造一个理论来符合有机的宇宙观,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
6、 科学的两种基本元素的缺失
爱因斯坦曾指出近现代科学的两个基础是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等的形式逻辑,欧几里得发明了欧式几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认识到并且开始时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到了伽利略时代,伟大的伽利略结合了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方面的利器,终于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在他的基础上,之后的牛顿将这两个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顿经典力学。
在我认为,还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中国的创新发明基本上都是个人的,并没有标准化的统一,所以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爆发。
要想知道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它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互为表里。实际上工业社会的一切都以工业大生产为基础进行,一方面国家建立起关联度极高、分工极为严密的产业体系,产生了大批的“自由劳动者”——产业工人(包括蓝领和白领),同时工业化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教育,因此国家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和职业训练社会化。另一方面,国家作为大企业利益的集中体现,与经济管理高度整合,管理能力和国家权力大大增强。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和社会高度组织化,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产生出令人生畏的能量。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一、资源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二、文化因素。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三、系统复杂性因素。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问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于小农经济导致的社会分工的不足。
二在于中国人缺乏冒险精神。
但我们知道:首先,西方历史是从西欧庄园制经济发展过来的,而西欧庄园制经济是一个更封闭、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一个庄园内各种物品生产几乎无所不包,自给自足的程度达到极致,这也是西欧中世纪自罗马帝国后具有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功能的城市极端没落的根本原因,但这也没有影响西欧最终走向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次,我们知道西方历史上富于冒险探索精神的民族和国家很多,特别是西班牙还发现了新大陆,但西班牙也并没有因此成为科学技术的强国。
实际上,西欧之所以在近代科学技术能够领先,首先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其次在于自英国后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国的建立。重点的重点在于基督教新教对天主教的反权威意识、自主自由的意识培养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识。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不在物而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识。
科学技术是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的,这就是成人之所以区别于少儿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要进步,具有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是最重要的。但儒家从思想上就提倡和维护等级制度,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等学霸作风,东亚包括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级身份,不愿意承认学术错误,且又盲目崇信权威,缺乏反权威的意识,这就使得中国人在近代乃至现代科学技术上难以进步的根本原因。当然,反权威的勇气与思想意识的建立是要有民主制度进行维护与建立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相对于民主意识的形成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 而具体对李约瑟之谜的问题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1、封建社会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的束缚愈来愈严重
2 、缺乏持续性发展
连年的战争和社会动乱使得古代中国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使很多的科学技术浪费,失传。
3 、缺乏专利与股份
专利与股份可以成为古代民众技术名的强大动力,同时专利和股份也可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技术,或者是还未成形只有雏形的简单科学形象和概念,使之可以进一步的发展。
4 、缺乏交流与交通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严重地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封建时代的末期,中国缺少与外部周边国家的交流,知识很难传递,再加上我们当时国内的交通很不发达,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总是单兵作战,无法协同对科学的发展起协同的作用。
5、 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知识分子结构的不合理
“所有这些问题(李约瑟难题)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中去寻找,到知识分子结构和经济结构里去寻找。”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同时还是一种社会建制,一种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多侧面、多层次考察科学、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别是他们开创了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马克思认为,大工业把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要求自觉应用科学,科学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恩格斯指出,科学要归功于生产的、比生产要归功于科学的要多得多;社会的技术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6 、熵增原理的解释
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熵值总不断增大,即混乱度增大,当著名的熵增原理提出后,有人便试图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李约瑟问题,认为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体系,所以国家社会趋于混乱,导致近现代科学的起源不在中国。
7、 缺乏古希腊科学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在1953 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所以李约瑟问题中的讨论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技术,而且,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中国的经验技术在世界上是远远领先的。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
8、缺乏解放普通劳动者的发明思想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技术发明。大多数的发明创造并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创造,难以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大方向,大多数的发明来自于普通民众,很零散,无法集中利用,统一规划,发明力量无法有力发挥。
9 、迷信落后和重文轻技思想阻碍了科技发展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我们的普通民众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层社会的文人学士也普遍重文轻技,以文学为主业,很少有像沈括那样有空来整理钻研一下科学问题。
10 、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
台湾周哲水在认为, 双方文化核心的差别,则可能是始自一万年前含有具体思维的文化期间。当时,东西方人类思维都是属于类似“具体运思”不过,二者的思路方式,已朝向分歧途径。于是,双方便在旧大陆的两端各建构起不同的文化世界。基本上,双方的文化元素是不相合的,所以自史前原始社会开始,东西方就处于分歧方向的不同文化世界中。
11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林鸿伟的认为,逻辑思想是整个文明与科学的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东方思维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统锻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维则不同,他们固然注意术的研究,注意思维手段及其他手段运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统的锻造。
(2)东方思维方式在思维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很少进行枯燥的纯理论研究。其功利主义太强,并和特定的政治伦理观点结合太紧密。而西方思维方式则相反。
(3)东方思维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经验的简单总结和事物表面相似点的类比,而忽视了演绎和因果关系的探求、西方思维方式同样与之相反。二者显示了不同思维水平的深度和高度。
(4)东方思维方式由于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控制,往往注重于对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诠释,而缺乏理性的创新精神。西方思维方式表现出较多的冲破框框的创新精神,他们较少有以权威为当然依据的思维定势,而较多有对权威的怀疑和挑战精神。
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差别,使得西方的新科学层出不穷,而东方总是在西方的后面模仿学习。
从科学本身的角度来解释就是:
1、 纯科学真空和连续性破坏
2、 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主要是工匠文明
中国古代的技术基本上都是经验技术,属于工匠文明,并且形成了强大的惯性,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文化形态。没有系统理论和基础学科支撑的民间发明很难发展成为近现代科学。
3 、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很少理论探讨,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科技的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
4 、经验技术相对于科学技术的严重不足。
钱兆华的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由于科学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而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技术则不然;以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技术与以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近代科学的诞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纪,由于与科学结合在一起的西方技术在整个世界显示出了强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们中国人最终抛弃了我们传统的科学,而全盘接受了西方的科学。
那么为什么近代技术设有诞生在中国,而且一向先进的中国技术为什么又突然落后了呢?技术有两个来源:经验和科学。西方的近代技术是以实证知识的科学作为基础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趋势。近代中国既然没有出现实证知识的科学,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以它为基础的技术——科学技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前生技术、多生技术、知识技术和突变技术,因而其发展速度明星呈加速趋势,这样一来,它在很短的时间里超过中国缓慢发展的传统经验技术
5 、数学的不足
中国古代没有能够对自然数学化,并且只把数学当作一门功利性的技巧,而并非一门学科来看,没有深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经验发现和积累,更加不会用数学来对自然进行研究,所以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于定性分析,或是凭空捏造一个理论来符合有机的宇宙观,不能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
6、 科学的两种基本元素的缺失
爱因斯坦曾指出近现代科学的两个基础是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中国古代在这个方面处于完全缺失的状态,所以,近现代科学不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等的形式逻辑,欧几里得发明了欧式几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认识到并且开始时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到了伽利略时代,伟大的伽利略结合了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方面的利器,终于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在他的基础上,之后的牛顿将这两个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顿经典力学。
在我认为,还有一点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中国的创新发明基本上都是个人的,并没有标准化的统一,所以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爆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