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的健康危害控制
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并设置自动报警装置(不能根据臭味来判断危险场所硫化氢的浓度,硫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导致嗅觉麻痹)。
2.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3.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4.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
5.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防毒面具,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做好互保,要2人以上人员在场,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6.患有肝炎、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7.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8.安装硫化氢处理设备。
各行业注意事项:
1、采样作业注意事项
(1)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不要用扳手敲打阀门。
2、切水作业注意事项
(1)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站在上风向;
(2)脱水伐与脱水口应有一定距离;
(3)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
(4)脱水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
3、设备内检修作业
需进入设备、容器进行检修,一般都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办理进设备容器安全作业票后,才能进入作业。但有些设备容器在检修前,需进人排除残余的油泥、余渣,清理过程中会散发出硫化氢和油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下七项为设备内检修作业步骤:
(1)制定施工方案;
(2)作业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携带好安全带(绳);
(4)进设备容器作业前,必须作好采样分析;
(5)作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min;
(6)办理安全作业票;
(7)施工过程须有专人监护,必要时应有医务人员在场。
4、进入下水道(井)、地沟作业
(1)执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规定;
(2)控制各种物料的脱水排凝进入下水道;
(3)采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保证氧含量大于20%;
(4)配带防毒面具;
(5)携带好安全带(绳);
(6)办理安全作业票;
(7)进入下水道内作业井下要设专人监护,并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系。
5、油池清污作业
(1)下油池清理前,必须用泵把污油、污水抽干净,用高压水冲洗置换;
(2)采样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施工方案格安全措施;
(3)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必要时要携好安全带(绳);
(4)办理好有限空间作业票。
6、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
设备、容器、管线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堵漏、拆卸或安装作业时,必须做到:
(1)严格控制带压作业,应把与其设备容器相通的阀门关死,撤掉余压;
(2)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有专人监护;
(3)拆卸法兰螺丝时,在松动之前,不要把螺丝全部拆开,严防有毒气体大量冲出。
7、检查生产装置的注意事项
(1)平稳操作,严防跑、冒、滴、漏;
(2)装置内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报警仪;
(3)加强机泵设备的维护管理,减少泄漏;
(4)有泄漏的地方加强通风;
(5)存有硫化氢物料的容器、管线、阀门等要定期检查更换;
(6)发现硫化氢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8、油罐的检查作业
(1)严禁在进、出油及调合过程中进行人工检尺、测温及拆装安全附件等作业;
(2)必要的检查、脱水,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
(3)准备好适合的防毒面具,以便急用。 急性中毒: 中毒症状1.轻度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并伴有头昏、头痛、乏力。 2.中度中毒立即出现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咳嗽、呼吸困难、喉部发痒、胸部压迫惑、意识障碍等症状,眼刺激症状强烈,有流泪、畏光、眼刺痛。 3.重度中毒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而出现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并发肺水肿、脑水肿,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4.极重度中毒吸入1~2口即突然倒地,瞬时呼吸停止,即“电击样”死亡。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1)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
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为早。可能因发生粘膜刺激作用需要一定时间。
(3)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少数病例在昏迷前瞬间可嗅到令人作呕的甜味。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在脱离事故现场或转送医院途中即可复苏。到达医院时仍维持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无缺氧性脑病,多恢复较快。昏迷时间较长者在复苏后可有头痛、头晕、视力或听力减退、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或癫痫样抽搐等,绝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曾有报道2例发生迟发性脑病,均在深昏迷2天后复苏,分别于1.5天和3天后再次昏迷,又分别于2周和1月后复苏。
中枢神经症状极严重,而粘膜刺激症状不明显,可能因接触时间短,尚未发生刺激症状;或因全身症状严重而易引起注意之故。
急性中毒早期或仅有脑功能障碍而无形态学改变者对脑电图和脑解剖结构成像术如电子计算机断层脑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敏感性较差,而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脑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扫描(PET)异常与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相关性好。如1例中毒深昏迷后呈去皮质状态,CT示双侧苍白球部位有密度减低灶。另1例中毒昏迷患者的头颅CT和MRI无异常;于事故后3年检查PET示双侧颞叶、顶叶下、左侧丘脑、纹状体代谢异常;半年后SPECT示双侧豆状核流量减少,大脑皮质无异常。患者有嗅觉减退、锥体外系体征、记忆缺陷等表现。
国外报道15例有反复急性硫化氢中毒史者后遗疲乏、嗜睡、头痛、激动、焦虑、记忆减退等症状。
2.呼吸系统损害: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少数中毒病例可以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为主,而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可伴有眼结膜炎。角膜炎。
3.心肌损害:在中毒病程中,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悸、气急、胸闷或心绞痛样症状;少数病例在昏迷恢复、中毒症状好转1周后发生心肌梗死样表现。心电图呈急性心肌死样图形,但可很快消失。其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诊疗方法与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的心肌梗死不同,故考虑为弥漫性中毒性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查可有不同程度异常。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主要依据:
1.有明确的硫化氢接触史 患者的衣着和呼气有臭蛋气味可作为接触指标。事故现场可产生或测得硫化氢。患者在发病前闻到臭蛋气味可作参考。
2.临床特点:出现上述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液中硫化氢或硫化物含量增高可作为吸收指标,但与中毒严重程度不一致,且其半减期短,故需在停止接触后短时间内采血。
(2)尿硫代硫酸盐含量可增高,但可受测定时间及饮食中含硫量等因素干扰。
(3)血液中硫血红蛋白(sulfhemoglobin,SHb)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因硫化氢不与正常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血红蛋白,后者与中毒机制无关;许多研究表明硫化氢致死的人和动物血液中均无显著的硫血红蛋白浓度。
(4)尸体血液和组织中含硫量可受尸体腐化等因素干扰,影响其参考价值。
4.鉴别诊断:事故现场发生电击样死亡应与其他化学物如一氧化碳或氰化物等急性中毒、急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相鉴别,也需与进入含高浓度甲烷或氮气等化学物造成空气缺氧的环境而致窒息相鉴别。其他症状亦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或昏迷后跌倒所致的外伤相鉴别。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H2S可引起眼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甚至可致角膜糜烂或点状角膜炎。全身可出现类神经症、中枢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损害周围神经。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³。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110mg/m³(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³):一级0.03;二级0.06~0.10;三级0.32~0.60。
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0.33~21kg/h。
行业接触限值
NIOSHREL:10ppm(15mg/m³)10min 最高峰限值。
OSHA REL:20ppm 峰限值。
ACGIH TLV:10ppm(14mg/m³)TWA;15ppm(21mg/m³)STEL。
NIOSHIDLH值:100ppm。
中国:PC-MAC 10mg/m³。 硝酸银比色法 。
气相色谱法(空气) 。
碘量法(天然气) 。
亚甲蓝法(天然气) 。
乙酸铅反应速率双光路检测法(天然气) 。
着色长度检测管(空气) 。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硫化氢库仑检测仪、硫化氢气敏电极检测仪 。
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醋酸铅检测管法、醋酸铅指示纸法 。
气体速测管。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注意事项: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进入以下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极度危险区域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³。
当浓度≥760mg/m³(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高度危险区域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³(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中度危险区域当硫化氢浓度10mg/m³~300mg/m³(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中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危险运输编码
UN 1053 2.3
危险品标志
安全说明
S9:保持容器在一个有良好通风放的场所。
S16:远离火源。
S36:穿戴合适的防护服装。
S38:在通风不良的场所,佩戴合适的呼吸装置。
S45:出现意外或者感到不适,立刻到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最好带去产品容器标签)。
S61:避免排放到环境中。参考专门的说明/安全数据表。
危险类别码
R12:极易燃的。
R16: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时发生爆炸。
R50: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1、生物降解
是在腐败作用主导下形成硫化氢的过程。腐败作用是在含硫有机质形成之后,当同化作用的环境发生变化,发生含硫有机质的腐败分解,从而释放出硫化氢。这种方式出现在煤化作用早期,生成的硫化氢规模和含量不会很大,也难以聚集。
2、微生物硫酸盐还原
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各种有机质或烃类来还原硫酸盐,在异化作用下直接形成硫化氢。在这个作用过程中,硫酸盐还原菌只将一小部分代谢的硫结合进细胞中,大部分硫被需氧生物所吸收来完成能量代谢过程。一些菌种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可能会成为另一些菌种所需吸收的营养,这会使有机质被硫酸盐还原茵吸收转化效率提高,从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这种硫酸盐还原菌将硫酸盐还原生成硫化氢的方式又被称为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BSR)。
该过程是硫化氢生物化学成因的主要作用类型,由于这种异化还原作用是在严格的厌氧环境中进行的,故有利于所生成硫化氢的保存和聚集,但是形成的硫化氢丰度一般不会超过2%,且地层介质条件必须适宜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深层难以发生。
3、热化学分解
指煤中含硫有机化合物在热力作用下,含硫杂环断裂形成硫化氢,又称为裂解型硫化氢。这种方式形成的硫化氢浓度一般小于1%。硫酸盐热化学还原成因主要是指硫酸盐与有机物或烃类发生作用,将硫酸盐矿物还原生成H2S和CO2。
4、硫酸盐热化学还原
是生成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和硫化氢型天然气的主要形式,它发生的温度一般大于150℃。
煤和围岩中含硫有机质和硫酸盐岩发生热化学分解(裂解)作用和热化学还原作用,均可生成H2S气体。因煤和围岩中有机质硫含量及煤中硫酸盐硫含量很低,所形成的H2S含量一般不会超过2%。若围岩中硫酸盐岩含量较高时,可产生较多H2S气体。
4、岩浆成因
由于地球内部硫元素的丰度远高于地壳,岩浆活动使地壳深部的岩石熔融并产生含硫化氢的挥发分,所以岩浆中常常含有硫化氢。而硫化氢的含量主要取决于岩浆的成分、气体运移条件等,因此岩浆中硫化氢的含量极不稳定,而且也只有在特定的运移和储集条件下才能在煤层中聚集下来。
2024-09-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