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的轶事趣闻
林森身居高位,深居简出,一生不嗜烟酒,不近女色,颇多怪癖。在国民党要员中,他是一位“元老”,又是一位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古怪老人。最令人费解的,还是林森鳏居独处的生活方式。他从年轻时起就独往独来,及至当了国府主席以后,仍然孤身一人。堂堂国府主席,不要说是娶一个夫人,就是娶三个、五个的,也没人敢怎么样。按理说,有个夫人在侧,平日生活上便可以有个照料,公开场合也可以做做门面。林森的周围人也曾为他张罗过,可他坚辞不允。对此许多人甚表纳罕,颇觉蹊跷,特别是国民党要员中那些妻妾成群的人,更感到难以理解。是林森不食人间烟火?还是他不懂感情?当然都不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这其中的秘密被揭开了。这要从林森珍藏的一具白骨骷髅说起。林森向来喜爱收藏古董。他的住所里,到处摆设着各种古玩。闲暇之时,常常赏玩再三。在他收藏的众多古玩中,有一件林森极为珍视的东西:一具白骨骷髅。林森并将它摆在居室的显要处,十分刺目。据林森的随从讲,林森对这一具白骨骷髅珍爱异常,视同生命。常独自对其凝视良久,陷入深深的沉思。据说,有人偶然来到国府主席的住所,猛然间看到这个白骨骷髅,不禁毛骨悚然,骇然中诺诺而退,竟至惊悸数日。后来,又有人在国府主席的办公桌上看到过这具白骨骷髅。于是关于国府主席的传闻便纷纷扬扬,神秘中夹杂着恐怖。谜团越来越大,那些专事刨根究底的人,便四下打听,打听不出结果来。某日,一位稍懂一点解剖知识的人看到了这具骷髅,他一眼便看出这是一个女性的头骨。消息一经传出,闻者莫不张口结舌。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国府主席不近女色,何来女人骷髅头?既不近女色,要这女人骷髅头作什么?但是,林森毕竟是国府主席,当时即使是再好奇的人,也不敢、也不好意思向主席当面发问。爱刨根究底的好事之徒,于是把目标对准国府主席的身边人。
国府主席有个贴身随从朱某,跟随林森多年,对林森的生活隐秘了解较多。一天,朱某被熟人请到一座酒楼,宴席摆开后,朱某见在座各位均为挚友,顿时来了豪兴,一阵豪饮之后,朱某已有些微醉,乘着酒兴,众人便向他问起国府主席的白骨骷髅一事。朱某始不肯说,禁不住众友人的再三追问,他披露了这个秘密,解开了谜团。据朱某讲,那具白骨骷髅,是国府主席表妹的遗骨。他带着酒意,断断续续地向众人叙述了国府主席青年时代的一段颇为沉重的罗曼史:福建一带的旧时风俗,小女婿大媳妇很普遍,男子娶妻时年龄一般都很小。林森也不例外。10 几岁还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读书时,便由家中长辈作主,迎娶比他年龄大的郑氏为妻。婚前他与郑氏素不相识,从未谋面,故婚后并无感情。而他对自己的表妹却十分倾慕,一往情深。他与表妹从小性格相投,处处以大哥哥的身份关心爱护着她。两人虽算不上青梅竹马,却心心相印。表妹从小受家庭熏陶,虽然没有进过洋学堂,却知书识礼。她自幼温柔幽娴,性格内向,对林森的爱始终是默默的、深沉的,于不声不响中蕴含着炽热的情感。她对林森的这种柔情密意,除了林森以外,谁也没有觉察。林森娶妻以后,表妹的这种默默的爱没有丝毫稍减。1893年林森的发妻郑氏突然患病,不久不治而亡。这时林森跟表妹的感情更加浓烈,难舍难分。正当他们热恋的时候,林森表妹的父母突然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婚事是背着表妹悄悄进行的,等到表妹知道时,一切都已成定局,难以改变了。表妹对这门亲事竭力反对,拚死不从,然而木已成舟,她的反抗没有什么效果。在这紧要关头,她不顾众人议论和父母的阻拦,大胆地跑到林森的身边,向他表明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她恳求林森带她一同私奔,远赴重洋到国外谋生。满含热泪哭诉道:“哪怕过流浪生活,也决无怨言。”表妹的一片痴情,使林森激动万分。当得知表妹将要嫁给一个华侨巨商的儿子时,内心十分痛苦。不能让表妹失望,可是又无法使表妹不失望。带着表妹一道私奔,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时正好孙中山先生电邀他远赴他乡,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是一想到革命刚刚开始,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带着一个女人有诸多不便。再说当时的环境险恶,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苦思再三,终于没有答应表妹的恳求。就在表妹婚期到来之前,怀着痛苦与深深的负疚,离开了家乡。林森的离家出走,使他的表妹悲愤至极,她感到完全绝望了。眼见婚期一天天逼近。在一天凌晨,她躲开家人的注意,悄悄跑到树林里,吊死在一棵树上。林森在外得知表妹自杀的消息后,内心受到深深的刺激和强烈的谴责。从那以后,发誓终生不再接近女性。 林森在衣着饮食方面都很朴素。他经常身着黑色或蓝色大衣长袍,戴灰绒呢帽或黑色礼帽。一年四季,无论寒暑,都是一身布衣,只有厚薄之分,没有时常变化。在饮食方面,他也很简单,他喜欢清淡素食,几乎烟酒不沾。尤其是在抗战时期,更是一切从简。据厨师诉苦说,每天只限买两角钱的肉。初到重庆,还可买得斤把。后来物价高涨,只能买得两个指头这么大的一块。你想,叫人怎样做菜呢?如果采购的人买回来的菜贵了,林森还要批评。
在住宿方面,林森也很简单,他喜欢清静、自然。据其下属、曾居国民党内要职的张群回忆描述:“其南京成贤街故居,十分狭窄。移驻洛阳期间,居处尤为简陋。迨抵重庆以后,初住李子灞,后住歌乐山林园,均只普通房屋。”这与一些国民党内高官住公馆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行方面,林森更是不讲究。他喜欢轻车简从,习惯独来独往,除司机外,平时不喜随带侍从。有一次,林森出席一个重要的集会,他的座车路经一个路口,因未悬通行证,前座没有随从,汽车又这么老旧,警卫人员就予拦阻,不许前进。这时林公把手杖伸出车外,轻轻向警卫人员身上一点。警卫这才警觉到车里坐的是谁,离开敬礼放行。他还经常随意停下车来,自己一个人走下车与旁边的人闲谈;有时一个人走在街头,与市民聊天,或者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拉话,了解民情民意,那些与他说过话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长须飘飘、衣着朴素的老人家就是国家元首。
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当时国民党派系林立,蒋介石任国家主席遭到各派反对,被迫下野后就将国民政府主席改为虚职,不负实际责任,不兼其他职务,使五院独立负责。林森对此有清醒认识,曾说“我的地位相当于神龛中的神位,受人景仰而不失其威仪,自然能保持庙堂之肃穆,家宅之安康。若神主显灵,则反倒一室彷徨,怪异百出。国家主席是虚君地位,其意义在于垂拱而治,不该去管的就不要去管,让有办法的人放手去做嘛。”林森生性淡泊俭朴,不嗜烟酒,不近女色。他具有一个优良政治家所应拥有的品质:正直宽容,温和稳健,不徇私情。却无心政治,被称为“超然派”,他的官邸十分简陋,如同普通民居,甚至没有卫生设备。而因为房屋少,仅有的一个班警卫只能借住在邻居的空屋里。他因公外出时一般都是轻车简从,而私行则多是独自一人。
林森当了国府主席后,成了蒋介石的一件“摆设”,世人对他不无讥讽,新闻界尤甚。对待蒋介石,处事谨慎,鸦雀无声,才坐稳了国府主席的宝座。林森严格约束自己和手下,如洛阳警备司令陈继承来拜访,他拒绝接见说:“以后武官直接去见蒋,文官去见汪,不必到我这里来啦。”一个熟人找林森要个职务,林森说:用人要经过人事部门,不要找我。林森对手下的要求是:不发表意见,不参加宴会,不写条子。一次,他的秘书想要到一个政府的重要宴会上开开眼界,被他呵斥:当好你的秘书就行了,认识那些要人干什么?林森平易近人,南京浮桥如意里2号是他的公馆,从住处到国民政府不足一华里,林森一向步行,身着长袍马褂,布鞋布袜,持手杖,附近的居民都认得他。除了浮桥的公馆外,林森在南京最著名的住处就是桂林石屋。这栋别墅建在中山陵以东,灵谷以西的高阜上,因周围遍种桂花而得名,在这种地方盖别墅,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蒋介石当初盖小红山官邸,也是打报告,费了不少周折的;林主席可以例外,他不犯嫌,连蒋介石也不会去说他。
林森曾经弹劾过蒋介石,林森对蒋的态度是配合而不迎合,礼貌而不恭敬。一次,散步的林森遇到了戒备森严簇拥而来的蒋介石。林森即在道旁的小庙赏玩古董,并不迎接或避让,直到蒋介石走来致意“主席好”。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返回南京,众人争相向蒋介石致意,林森则站在一边。蒋介石看到后,上前说:有累主席受惊了。林森对秘书说:明明是他受了惊,怎么反倒是我受惊了,他这是做给人看的。可见林森对蒋仍存芥蒂。抗战后,林森迁至重庆,见到蒋介石的别墅如世外桃源,赞叹不已。蒋介石就将别墅赠给林森,称为“林园”。晚年林森渐渐丧失了对政治的兴趣,寄情花草,古玩。他虽然喜欢古玩,却舍不得花许多钱去买,他一般出的价位都在三五元上下,从不出高价。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上千件藏品字画编号,放到一家古玩店抽签拍卖,本来这些古董字画不值什么钱(而且有许多赝品),但由于是林故主席遗物,盖有“青芝老人鉴赏”朱印,这批大多是赝品的字画身价顿升,不到三天,所有藏品即被抢购一空,共卖得银元近万元。而所得之款全部捐献给了福建闽侯(林森故乡)中学作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