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姓的卓氏分布

 我来答
手机用户65865
推荐于2018-02-27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4万
展开全部

卓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秦汉时除此支卓姓播迁外,卓滑之后亦有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来昌盛为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东汉时南阳卓姓家世显赫,风光无比,极大的壮大了卓姓南阳郡望的声名,汉光武封卓茂为褒德侯,卓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徙封为泛乡侯,崇子□,□子诉,诉子隆世袭,后因卓隆无子而国除,但卓姓繁盛于南阳之情景不言而喻。三国时有吴人卓恕见诸史册,表明卓姓已繁衍于长江以南的江苏境,后逐渐播及今安徽、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卓姓南迁至广东时间较早,大约发生在东晋时期,《崇正同人族谱》载有:“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是为卓姓南迁广东之极好凭证。隋唐两代,卓姓广布北方的陕西、河北、山东诸省,唐末五代时,卓姓再次大规模南迁,今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均有卓姓人家。宋代时卓姓已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他们分布于今浙江瑞安、临海,福建长乐,莆田、怀安、福州、永春、建瓯、南安,四川邛崃,成都,江苏苏州,广东南海等地。元时广东一支卓姓播迁于广西藤县。明初,山西卓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河南一支乃始迁祖卓隗之后,迁至古澶州(今濮阳市)王助乡后漳肖村。濮阳县、长垣、民权、内黄等地卓姓均由此迁出。明末满清军队屠川后,有两湖之卓姓入填今四川、重庆。历明清两代,卓姓逐渐播迁到了西南之云贵,东南之台湾,西北之甘宁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并有卓姓远播越南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如今,卓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福建、广东、陕西等省多此姓。卓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五十六位。 炎陵洋岐卓氏明末自江西樟树镇迁霞阳乡红南洋岐村。
平江东乡徐家洞卓氏始迁祖自乾公,清乾隆元年(1736)自广东平远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730人。
慈利卓氏始迁祖汝周公,讳太岳,字承宗,原籍江西丰城,任湖广岳州营游击,宋靖康元年,金人南侵,不克归里,遂寄籍慈利天门山,生休述、休福,述公世居慈利,六传至子成公,生文德、文庠。福公子字虎回原籍,五传至永熙,明太祖时奉命南征,亦居慈利。三支各述有谱,文庠支谱修于清光绪32年(1906),永熙支谱修于咸丰9年(1859),文德支十传衍为隆、江、海三房,谱分别修于1931年、1930年、1929年,1997年文德、文庠、文熙三支合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12000余人,总祠位于东岳观,于城门皇家台、杉木桥、赵家铺等处建有支祠。本族名人卓康宁,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卓炯,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宗派:汝休字本重。永熙公支谱宗派(旧号军家):联美绍同启,光达显呈名。文庠公支谱宗派:子文福添甫,单一及自登,尔朝之先启,光达显成名。文德公五代下思敬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江,思贞两荣大,廷单之自启,光达显成名。文德公五代下四贞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海,思单及荣大,世双之自启,光达显成名。思恭公支谱宗派:子文权景海(隆),思宽两荣大,廷单学自启,光达显成名。雍正各房合派:崇仁尚志德,儒林家国珍,膺祚茂昌远,永吉万年春。合派后增派:乾元开绪运天长,坤道敬宗传益芳,书典超群诗易礼,克修宏业锦秀香。1928年新增派:亚夏环球为首祖,楚熊衍庆广绵延,汲湘饮茹恢鸿绩,强胤端资孙象贤。 潮汕卓氏——晋翁晋华兄弟元代落籍峡山
潮汕卓氏大都来自福建莆田。莆田人卓晋翁、卓晋华兄弟于元代(1279-1368)由莆田迁徙入潮,落籍潮阳县大宅(今峡山镇)。传至他的孙子卓西河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分创惠来都东安(今惠来县惠城镇)。卓西河长子卓良朋、次子卓良友后来又迁居陆丰曲清、华美另创基业。峡山大宅第10代裔孙卓登凤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分居上家村(今峡山镇)。至清朝中叶,大宅卓氏裔孙再分居竹山都华阳、华东(今河溪镇)。潮汕卓氏人口约1.86万多人。其中汕头金平、龙湖、濠江区约1000多人;潮阳区1700多人,分布,铜盂、河溪、海门、棉城等镇;潮南区5000多人,聚居峡山、两英等镇;澄海约500人,分布新溪等镇;南澳约100人。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约400人。揭阳市区1000多人;揭东约100人;揭西常住人口约2000人,分布东园镇月湄村;普宁1000多人,分布流沙、洪阳、大坝等镇;惠来3000多人,聚居惠城、神泉等镇。潮州湘桥区约800多人;潮安2000多人,分布东凤、庵埠镇;饶平2000多人,分布汫洲,黄岗等镇。
海陆丰卓氏--南山公祭祖 ,海丰县可塘镇联金,等 卓姓为宋初迁入莆田,居兴化县。南宋诗人刘克庄撰《卓推官墓志铭》曰:“卓氏讳先,字进之,共先自扶风,徙闽居于莆。”
莆田卓姓首登科第者为卓厚,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转承议郎尚书,吏部员外郎。李俊甫《莆阳比事》载:“卓厚,字德载,兴化(今游详)人,擢熙宁第,崇宁间历官台省转承议郎而卒,朝廷官其一子。”卓厚与莆邑名流徐铎、徐锐、方会、林豫、陈觉民等同科,登宋熙宁九年徐铎榜进士第,官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转承议郎,尚书吏部员外郎。卓氏家族到卓成童时迁入莆田城关梅峰居住。卓厚从侄卓先,宋光宗绍兴四年特奏名进士,官龙溪主簿、永庆军节度推官、广州增城县丞、新会县令、建宁军节度推官等。卓厚玄孙卓得庆,字善夫,号乐山,宋宁宗开熙生,理宗绍定五年登徐元杰榜进士第,官历道州教授、德兴知县、漳州知州、户部尚书兼福建制置司参谋官、大理少卿致仕,归莆。南宋景炎二年,元兵攻兴化城,卓得庆与子卓规、卓权协助陈文龙、陈瓒守城,城陷被执,被杀。入元后,卓姓家族四处逃难,隐匿他乡。明代,有卓晚春,东峤渚林人,先引导林龙江放弃功名倡建“三一教”,后成为“三一教”的积极推动者。卓迈,明万历三十一年乡试考取举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及第;官太仆少卿;卓天赐,明景泰五年进士及第,官贵州按察使,为一时能吏;卓斯义,清雍正七年乡试考取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及第;官桂阳知县;兴化县南广业里萍湖古代建有一座“萍湖祖庙”,祀卓氏仙人,宋朝廷封为“忠顺圣侯”。《游洋志》记载:“旧传萍湖卓氏习巫术而得秘法”。说明古兴化县早在宋代已有卓姓家族居住。
有明一代,福建卓氏族人迁徙至台湾者,现多居住在台湾的台中县(梧栖、清水、大甲)、桃园县(观音)、彰化县(田中)、台北县及台北市等地区。卓姓人口数全台湾地区排序第64位。莆田市近1万4千人,排序第39位。
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坑头村,全村人口一千余人,卓氏有几百人,该村还有辈份诗,“清连立正堂”,每个男性出生大体取名依辈份诗来取,女性则不用遵此规则。 古澶州县城(今濮阳)西北十二里后漳肖村卓氏始迁祖卓隗永乐二年(1404)自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西南二十五里屯里村迁徙至澶州西北十五里卓家井居住,因其地沙化严重迁后漳肖定居,距今六百余年。祖茔十八亩青沙地有卧碑为证(毁于一九五八年)。濮阳县、长垣、灵宝、内黄等地的卓氏族人均由此迁出。族众8000余人。
河南卓姓卓广威,清末位居四品大员。卓得山,杨得志将军的警卫员,活动区域冀鲁豫三省。解放初期任内黄县长,后死于文革
今河南省范县现存洪洞县迁移卓楼村,在濮阳西北范县,距濮阳约60公里,人数约2000人,全村除几户外来人全部卓姓。
现存最长辈分:仁义开先祖、瑞德(得)继续增。 藤县卓氏----藤县和平镇屯江荔枝村
荔枝村卓氏元朝由一名太祖卓宸彦公自广东平远县迁移到此。西河堂。十世祖仲六郎的儿子英公的儿子维公的后人。 安徽安庆市
安徽地区卓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分布在安徽省太湖县南部地区。
安徽萧县
萧县县城西关卓庄,共有卓姓人5000余,其有一分支于抗日战争时期迁至安徽淮北段园镇,现繁衍至300人。其现存最长辈分为“学”子辈,辈分摘录:“百万学为先 勤俭传家有”,属挽车堂。
江苏丰县
江苏丰县赵庄镇金刘寨村.约有卓姓人近1000人.在村里出土了一块(卓氏曾祖移丰的石碑).此石碑立与清嘉靖年间.其现存最长辈分为(玖)子辈.辈分摘录;宜玖效为先.忠厚传佳元。 滕州市西岗镇卓楼村,共有卓姓人2000余,(古滕卓氏)字辈下文“宗族字辈”记述,不在此重复。
另,东阿县卓庄村,亦为卓姓村庄。
甘肃卓姓主要分布在兰州市皋兰县,人数近1000人。

卓鎮
2019-09-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
展开全部
广东潮安东凤镇文路村卓氏概述

东汉树功勋根深叶更茂
西河蒙教泽源远流自长
广东潮安东凤镇文路卓村位于韩江下流潮汕平原,靠近潮汕公路,本村系卓氏一姓,独立村落,文路村原属海阳南桂都管(清代),后地方建制改变,又属潮州府管辖,自元代武宗二年间(公元1306年甲午),始祖西陵公,自福建莆田县渚林乡义井巷迁徙南桂都,即东凤文路村,文路原名为云路,俗称横路,清中叶更名为文路,意为斯文,文雅之乡,自始祖西陵公创文路村以来至今(1306-2015),已有709年的历史,西陵公也是卓姓迁徙潮州最早的始祖。
1. 始祖西陵公
根据《西河卓氏族志》四川卓正举编,及卓尊明一九八七年整抄族谱《康熙二十五年(1686) 逢信公所修族谱》记载:
“卓氏出自姬姓晋卓公之后,以谥为姓,自东汉褒德侯,讳茂公以来,奕世显荣,及唐大历中尚书驸马都尉公之六世孙隐之公出宰莆阳,因家于游洋之卓林是为莆田始祖,再传至殿中丞,徙居东径,生金紫光禄大夫,讳云,生开国公,讳严民,民生王府长史,讳宽,宽生四子,长书记,讳迈,迁莆城,次讳运,迁何岭庄舘推丁,三子讳敬,迁侯山县,惟四子评事,讳文,居东径,生贡元,讳恭康,生二子,长廷评,讳珍,次司仪,讳元孜,孜之孙,讳厚,为宋吏部尚书郎,珍之元孙,讳成章为宣义郎,自东径归莆田长寿社,生宣举大夫,讳栋,栋生三子,长得吉,终临江通,次得一,终太学生,三得庆,宋绍兴壬辰进士,号乐山,有忠义传,官至户部尚书,赐金紫袋,自是子孙繁衍,有徙居玉湖柳宫者,有徙渚林,锦江,玉井者,皆三公之裔也。我初世祖西陵公乃莆田诸林分派,因元末明初避乱,家于潮之揭邑梅岗都柚园,与本族继山公同居,洪武二十七年,继山公赴京从戎,而西陵公又徙于海邑南桂都西洋乡,立为里长,带管十甲民籍,至今流传一十二代矣,西陵公之父月庭公,伯祖月潭公,俱终于莆阳朝天门之外离城十余里旧诸林乡之地,而西陵公之墓则葬于深莆山蜈蚣岭之麓,坟后有石舂为记,世历帝世变迨,寻知乾隆丙辰岁坟墓已重修矣。西陵公子靖真公,长子仁惠公,次云衢公,其子介斋公,子制义公,子核庵公,长子江东公,至今启道大隆其子孙也,次子密泉公,其子拔苑公,长子尚吉公,次子旋吉公,尚吉公分二房,长士楹公,次士梓公,邑庠生,旋吉公分三房,长士望公,邑庠生,次士枢公,三士章公,邑庠生,公生士榅公,子岁贡生瑞星,其所彻子孙,侯修族谱之日俱悉收入。至与介斋公分房,现有□是□,锦其子孙也,又与制义公分房,现有元月公、元星公其子孙也,因离乱世分在东安县连滩埠创居,如朝皇公、朝臣公,其所遗子孙,皆介斋公之裔也,兹因寇变,家谱焚毁,其远代祖辈名号不能祥悉,犹记其世次源流,俾我同派之子孙共同追其祖者,有以知祖之所自始,且知其始之自所其始也。故明嘉靖年间赐进士第大理寺太卿,外甥孙成子学为外祖卓氏修族谱立辈序有五言为证。”
宋得庆公(乐山公)于南宋开禧丙寅年(1206)三月十二日生,终年73岁,系隐之公第十五代孙,西陵公为得庆公(乐山公)第三代孙,根据《卓氏中华源流》记载的西陵公系得庆公第三代孙,以一百年计算,西陵公迁徙潮汕时间应为公元1306年,与所载的元代迁入潮汕相符。西陵公之父月庭公,伯祖为月潭公,由此,其序列为:德庆公-月庭公-西陵公-靖真公、仁惠公……
另,据载,“敬忠公系西陵公三房,与克念王氏奶合家,约于公元1680年移居庵埠、澄海、蓬州都,今外砂,后又开枝于新溪、北中、六份、下十合、蓬中、下蔡等地繁衍至今,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初一日裔孙敬末、逢吉、士楹、虑夫、瑞星重修族谱所载:始祖帷丙公乃褒德侯公三房之遗裔也,在明洪武间代父戎行从事至潮,羡潮为文物之邦,入藉于揭,择居埭头乡,厥后二佰余年,澄海建县割属澄邑,遂入鮀江户藉,公生四子,长子讳坤士,次讳基士,三讳垣士,四讳佳士,列葬蓬洲所北门外流涎狮下土名蜈蜞囊,父居中子列两傍,子孙繁盛,代绍书香,乃遭世乱,继逢迁居遂星散分处,族谱一帙,亡于兵火,世系无所考稽,及康熙二十五年我族兄逢信已年迈七旬,虑后人不知源本,出族谱一帙记载家源流,开明子孙分注定各处住址,因知我族谁或移居庵埠、或大场、或峡山、或横陇、或蛋家园、或渡头、或蓬洲所、或汤坑、或黄金塘、或月眉、或潮阳、或揭邑、或惠来、或海、陆丰等地,实皆我帷丙公之派也。但族属既棋布而星罗,谱牒又残缺而失次,欲综覆而胪列之,匪一人奔走之任,且非一人笔墨之任也,爱就所见开列如左,使各兴仁孝之思,追水木之源,各执所出之谱,以序昭穆,安知不可联谱而广继述乎,余愧无文,谨将前人遗笔,略为之志,庶知宗祖,族谱有本。
2. 潮汕唯一卓氏大宗祠
东汉宗功大,西河世泽长
潮安东凤文路卓村有一座卓氏宗祠,是潮汕地区唯一又是最早的宗祠,其修建年代系明代中叶,为绳其祖武,昭穆有序,祭祀分明,经是时潮汕分布各地卓氏宗亲代表,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岁在东凤文路卓村商议,记录为兹:“……求本支子孙富,流源旧有遗牒,春亦略得其绪矣,大宗祠在海阳文路乡祀,时在康熙六十年辛丑岁众议祭为定十一月冬至日,文路长房孙春士俊谨识。”(摘自卓氏月湄族谱“文路乡卓氏宗祠纪要”)。据该记载考证,其时分布潮汕各地卓氏支系,均以文路乡为发源地,并经常往来,聚集议事,特别是宗族祭祀等大事,均一并汇集文路乡商议,后作出决断,为潮汕各地支系共同遵守之约定,因此,该宗祠是潮汕卓氏的象征,是联结各地宗亲的祠堂,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据潮汕各地宗亲所述,适逢每年文路冬至祭祖之时,分布潮汕各地宗亲均如期到达,备足祭品,赶至文路乡祭祀先祖,族人共聚一堂,祭祀礼成后,各地宗亲均按人头每人分发银元一个,以作盘缠之用,系东道主文路乡分发,据悉,文路乡其时有公田若干,年可收租,其租金也用于祭祀等宗亲活动。每年祭祖或是潮阳、惠来、峡山、肖渡、丰顺、澄海、庵埠、外砂等地宗亲均如期抵达,可见场面之气派辉煌,故东凤文路乡卓氏的大宗祠是有其历史渊源,是卓氏宗亲联结的纽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又绿4N
2021-1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5
展开全部
湖北卓姓也有几百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