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 况 5
展开全部
一、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2.3月21日和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3.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6月22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最大。南半球则相反。
4.9月23日→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的冬半年)
北半球夜长昼短,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12月22日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最大。南半球则相反。
直射点与昼夜弧长短的形象演示
昼弧夜弧长短的变化
昼弧和夜弧长短在赤道上永远是相平的。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和它相反。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5.极圈内的昼与夜
(1)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是每天都是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
(2)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
反之,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
(3)太阳直射于北半球时,极昼出现于北极地区,正好出现极昼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而极夜出现在南极地区;太阳直射于南半球时则相反。
如:太阳直射于北纬10°,则北纬80°~90°地区为极昼,南纬80°~90°地区为极夜。
(4)北极圈内的极昼,每年3月21日自北极点开始,逐渐扩大,到6月22日北极圈内全部处于极昼;以后极昼范围逐步缩小,到9月23日北极圈内极昼结束,北极点极夜开始。
昼弧夜弧在赤道、回归线、极圈的变化
春分秋分昼夜长短变化图
春分、秋分阳光正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相平。
夏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整个是极昼范围。这时候,北半球正是冬季,夜长昼短,北极圈内全部处于极夜现象。
6.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情况相反。南半球是昼,北半球是夜。但时间长短相同,南纬50°附近昼长16小时,夜长8小时,北纬50°的地方夜长16小时,昼长8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规律
1.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6月22日前后--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2月22日前后--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
北回归线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最大值在6月22日,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南回归线情况相反。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太阳光从南边过来,经过一个地方往北去,然后从北往南,又经过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大值。
阳光在南半球、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或者阳光在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这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有一次最小值。
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3)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冬、夏至日)。
在赤道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大值,春、秋分阳光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两次最小值是分别在冬、夏至。冬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4.地球上不同地区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的变化
(1)正午日影的朝向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北面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的季节太阳从南面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北;有的季节太阳从北面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南。
④北极点,太阳虽然永远从南面照射过来,但日影也是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正好相反。
(2)正午日影的长短
①太阳直射时,垂直投影为点。
②极夜时,没有日影。
③其他时间日影的长短随太阳高度变化,距直射纬线越近,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反之,距直射纬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日影越长。
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2.3月21日和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3.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北半球的夏半年)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6月22日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最大。南半球则相反。
4.9月23日→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的冬半年)
北半球夜长昼短,纬度越高黑夜越长,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12月22日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最大。南半球则相反。
直射点与昼夜弧长短的形象演示
昼弧夜弧长短的变化
昼弧和夜弧长短在赤道上永远是相平的。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和它相反。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5.极圈内的昼与夜
(1)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是每天都是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
(2)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
反之,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
(3)太阳直射于北半球时,极昼出现于北极地区,正好出现极昼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而极夜出现在南极地区;太阳直射于南半球时则相反。
如:太阳直射于北纬10°,则北纬80°~90°地区为极昼,南纬80°~90°地区为极夜。
(4)北极圈内的极昼,每年3月21日自北极点开始,逐渐扩大,到6月22日北极圈内全部处于极昼;以后极昼范围逐步缩小,到9月23日北极圈内极昼结束,北极点极夜开始。
昼弧夜弧在赤道、回归线、极圈的变化
春分秋分昼夜长短变化图
春分、秋分阳光正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相平。
夏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北半球夏至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内整个是极昼范围。这时候,北半球正是冬季,夜长昼短,北极圈内全部处于极夜现象。
6.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昼夜情况相反。南半球是昼,北半球是夜。但时间长短相同,南纬50°附近昼长16小时,夜长8小时,北纬50°的地方夜长16小时,昼长8小时。
二、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规律
1.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6月22日前后--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2月22日前后--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
北回归线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最大值在6月22日,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南回归线情况相反。
(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不含南北回归线)。太阳光从南边过来,经过一个地方往北去,然后从北往南,又经过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大值。
阳光在南半球、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或者阳光在北半球、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这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有一次最小值。
所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3)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春、秋分日),两次最小值(冬、夏至日)。
在赤道上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大值,春、秋分阳光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的两次最小值是分别在冬、夏至。冬至,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夏至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4.地球上不同地区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的变化
(1)正午日影的朝向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北方。
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从北面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南方。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有的季节太阳从南面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北;有的季节太阳从北面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南。
④北极点,太阳虽然永远从南面照射过来,但日影也是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正好相反。
(2)正午日影的长短
①太阳直射时,垂直投影为点。
②极夜时,没有日影。
③其他时间日影的长短随太阳高度变化,距直射纬线越近,太阳高度越高,日影越短;反之,距直射纬线越远,太阳高度越低,日影越长。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8887c01008p4u.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