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5
从两个方面看待,分别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陈旧、自身素质不高、求职技巧缺乏。
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就业期望值过高。由于受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很多毕业生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层次就业,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愿意到大城市、到沿海发达地区,而不愿意到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和农村去就业。
2、扩招政策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多。
高校扩招是基于增加高级人才供给量,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战略政策。但其短期效益并不理想。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后,我国适龄青年大学入学率逐年增加,导致毕业生逐年增多。
3、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忽视。
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地按市场需求来调适。往往是所开的专业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调整。
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相适应;又或者是按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几年以后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则很难把握。这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应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成熟,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大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通过供求机制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的优化配置,通过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同时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序可行,真正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2、高校应转变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高校应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方面,高校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把从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轨道上来,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应该正视现实,对自己进行正确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尽快就业。
扩展资料: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受国际金融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有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很高,过高估计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但事实上又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很不自信,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无法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
企业和求职者是一个双面选择题,任何一方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和标准这场面试就注定失败。
当今社会不缺岗位各种行业工作不计其数不是没有工作可找而是没有合适的。
大学毕业总觉得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在工作上可能觉得很多工作并不合适大学生,觉得自己可以胜任更好的各种高大上的工种,而选择剔除。
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自己一直在失业中,职场新手应该摆正心态虚心求教的思维踏入新的环境求长远发展才是明智之举。
2005-12-23
1中国人口众多,必然会造成社会竞争激烈;
2中国企业要求的是具有多方面能才的人,而许多人不符合这一点,他们多数是具有某一方面的人员,而被招的人员却一人抵几人,他们会抢夺更多的社会资源;
3中国大学生要求过高,他们往往是穷的地方不去,小公司不去,尤其是那些有那么一点能耐的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