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什么是实践的主体,什么是实践的客体

 我来答
教育小百科达人
2019-03-15 · TA获得超过15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828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458万
展开全部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阶层冲突的分析来帮助理解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变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冲突是由于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高生产率生产资料与无产者从事的社会化劳动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导致的。由无产者劳动所得的价值剩余未能公平的分配给劳动者而集中在资产所有者手上。


扩展资料:

人是人的客观存在,人本身是物质的,也是具有特定意识体存在的客观物质。人内在矛盾的包含一对物质矛盾:意识本体对于生命本体的物质矛盾,此一矛盾是人类内在的基本矛盾,它是物质的。

人内在矛盾总体同时与外在世界构成人类的发展矛盾。其同时可分个人主体的外在社会及自然矛盾与社会主体的人类内在与外在矛盾。这些矛盾总体的是人的实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社会总体矛盾的解放探索与对于自然的解放探索。

当代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科学及社会发展进行新的发现与探索在个人为核心的人类内在矛盾实践领域进行广泛的探索,汲取资产阶级学者的有益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范畴,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进行了全面丰富。

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本质上就是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yzwb我爱我家

2016-11-2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yzwb我爱我家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64746 获赞数:753491
从1998年任教小学数学至今,并担任班主任工作10余年。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地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从而为主体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事物。


  延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1、本质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①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②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

  ③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客观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②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4、实践的基本形式

  ①生产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②社会关系实践。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③精神文化创造实践。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8-03-07
展开全部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则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醉花阴传奇
2018-03-07 · TA获得超过269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89
采纳率:75%
帮助的人:512万
展开全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主体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地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从而为主体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事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