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解决问题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7-07-10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8045万
展开全部
对于刚从幼儿园小朋友转变成一年级小学生,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处于形象表述阶段,要逐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能力,难度较大,这需要教师牢牢把握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微观创造,并改变一些方式,在教学中大胆培养一年级学生看、叙、问、究的能力。对于如何逐步增强一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l、细观察:
仔细观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未认识很多汉字,所以教材的计算教学基本上都以图画为主,要求学生会看图列式,这就需要学生能描述题目的含义,或者将图画所传达的意思编成一个小故事或情境,再列式,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捕捉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情景,获取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我觉得,在“数与代数”章节中,老师应引导学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多角度、多层次对教材中的图画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交流后
,老师目的清楚地引导学生捕捉图画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时应该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按顺序仔细观察,为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奠定基础,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做到观察的完整和有序性。
2、勤叙述: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辅助条件就是学生能口述问题的经历过程。由于尚未摆脱幼儿园小朋友的稚嫩思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达往往是支言片语,缺乏完整的叙述,有的小孩儿还会很胆小,不愿意说;有的小孩儿心里明白,却不会表达,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研究教材时,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创设因素,借助直观手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不断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哪怕说错了,也影响不大,反复训练后,学生说的能力会大大加强,碰到有的学生不会说时,让会说的同学当小老师,模仿着说或照样子说,这样一来,大大减小了学生回答问题的难度,学生会觉得照样子说很容易,就会争先恐后的说,这样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地,不会说的孩子就会说了。
3、善提问:
一年级的新生,对于问题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有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问题,更不用说如何去提出数学问题。如老师口述: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请学生像老师一样口述一遍,多数学生会这样叙述: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的问题作了一个回答。而学生自己观察图画时,教师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也往往是连同结果共同描述。并且反复纠正后,学生还是喜欢这样回答,后来我反思了一下,我发现可能是在刚解除这些图片时,我们给了学生一个特定的模式,当学生在描述这幅图的内容时,学生往往在说完图中已给的信息后,就会说图中一共(合起来)有多少个苹果(...),在认识加法的意义时,已经给学生形成了固定思维,已经习惯了,所以到后来需要提出问题时,他们依然会这样说。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都是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在与生活紧密接触、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养成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解决复杂生活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时引导、鼓励评价等手段逐步训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从上述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如果一开始就持之以恒,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完整叙述,善于准确地提出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呈现的数学信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将不再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