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做事很冷静,武断修改病句,并且说它是什么病句
病句修改:他做事很冷静、果断。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用词不当
一、词性误用
1、名词的误用
例:这个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县城,在一定程度上,缩影着整个中国。
解析:“缩影”误用为动词,可改“……是整个中国的缩影”。
2、动词的误用
例:老人直起身子,那张黑黝黝的脸盘顿时绽出那憨厚的道歉。
解析:“道歉”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歉意”
3、形容词的误用
例:她很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心中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沉甸甸。
形容词“沉甸甸”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甸甸的感觉”
二、词义误用
例:这座拱桥,建有56个桥孔,这在国内造桥史上还是先例。
"先例"为已有过的事例,本句意在强调;拱桥的首创性,是国内造桥史,上没有的,应改为"首例"。
三、色彩不当
例: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
“神机妙算”是褒义词,应改为“阴谋诡计”
四、关联词语误用
例:虽然她对顾客缺乏热情,但是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领。(主语不一致时位置放错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前后陈述的对象都是“她”,显然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一致的, 既然主语一致,关联词“虽然”就应放在“她”之后,这样语义才连贯。(主语一致时位置放错)
扩展资料:
修改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少主语
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
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例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
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
例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例3: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4: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5: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6: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是“部分承认”,基本是承认了,即“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与要表达的本意相反。因此,删去“完全”“没有”,在“出”后加“了一些”。)
是不能同在一个位置的
冷静是指沉着而不感情用事
武断是指主观轻率地判断,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完全凭自己的想象作决定,也指利用权势横行霸道。
你看看冷静和武断能用在一起吗?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