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两优900与y两优527有什么区别?
区别如下:
1.Y两优900是以超级杂交稻骨干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交选育的感光型强优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重点苗头组合,是通过进一步塑造动态理想株型和扩大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而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新组合;
2.Y两优527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约118厘米,株型适中,植株整齐,繁茂性一般,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剑叶中长,挺直,叶缘略内卷,叶鞘、稃尖无色。叶下禾,长粒型,有短顶芒,着粒密,落色一般。每亩有效穗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86.5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易感纹枯病;抗低温能力较强,抗高温能力中等。米质:糙米率82.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3%,垩白粒率28%,垩白度4.5%,透明度1级,碱消值4.1,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8%,蛋白质含量9,3%。
拓展:y两优900适宜直播,高115Cm,平均粒330左右,在长江流域生育期140天左右,常规种植亩产800公斤左右,高肥水条件可产1000公斤(标准亩),需施穗肥;因Y900高抗倒、产量刷新世界纪录而遥遥领先,所以其它品种无法相比,就不说别的了。
y两优900适宜直播,高115Cm,平均粒330左右,在长江流域生育期140天左右,常规种植亩产800公斤左右,高肥水条件可产1000公斤(标准亩),需施穗肥。因Y900高抗倒、产量刷新世界纪录而遥遥领先,所以其它品种无法相比,就不说别的了
一Y两优900
(2015年国家审定)
中文学名
Y两优900
界
植物界
科
禾本科
属
稻属
种
稻
栽培种
Y两优900
二Y两优527
中文名
Y两优527
审批编号
湘审稻2009013 渝引稻2011005
来 源
Y58S/蜀恢527
品种类型
稻
Y两优900是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用品种“Y58S(♀)×R900(♂)”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由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提出品种审定,2015年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34。[1]
特征特性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0.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7天。株高119.7厘米,穗长27.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9万穗,每穗总粒数238.2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4.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1%,长宽比3.0,垩白粒率12%,垩白度1.4%,胶稠度6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2]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7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4%。[2]
栽培技术
要点:1.4月中下旬播种,亩大田用种量0.75~1千克。2.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株行距16.7×30厘米,亩栽插1.3万穴左右,每穴插2粒谷苗、基本苗4.5~5万。3.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幼穗分化3期重施穗肥;亩施纯氮15~18千克,氮、磷、钾比例1:0.5:1,基蘖肥、穗肥比例6:4为宜。4.深水返青,浅水分蘖,亩苗数达14万左右及时排水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5.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及时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2]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稻瘟病常发区不宜种植。[2]
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株高约118厘米,株型适中,植株整齐,繁茂性一般,分蘖力强。叶色深绿,剑叶中长,挺直,叶缘略内卷,叶鞘、稃尖无色。叶下禾,长粒型,有短顶芒,着粒密,落色一般。每亩有效穗16.2万穗,每穗总粒数186.5粒,结实率83.7%,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易感纹枯病;抗低温能力较强,抗高温能力中等。米质:糙米率82.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8.3%,垩白粒率28%,垩白度4.5%,透明度1级,碱消值4.1,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8%,蛋白质含量9,3%。
品种来源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长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产量表现
2007年省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II优58增产4.5%,显着;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2.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3.5%,日产量3.95公斤,比对照高0.25公斤。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850公斤。
栽培要点
作中稻栽培,4月20日左右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7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稀播匀播。秧苗叶龄5~6叶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种植密度18×24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基本苗7-10万。需肥水平中等偏高,采用中等氮肥、高磷钾的施肥模式,氮肥、磷肥与钾肥的比例1:0.5:1.2。整田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用15:15:15的复合肥30公斤,农家肥10担;分蘖肥宜早施,移栽后5-7天,每亩用尿素7.5公斤,氯化钾7.5公斤撒施,促分蘖早发;孕穗前期必须早施穗肥(倒3.5叶时为佳),穗粒并重夺高产,每亩用氯化钾5公斤、尿素2公斤。前期浅水移栽,深水返青,面水分蘖,够苗晒田,田不过白,干湿交替;后期深水孕穗,有水灌浆,湿润壮籽,健根壮杆,注意不能过早脱肥脱水。注意重点搞好稻瘟病和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种植区域
适宜于湖南、湖北、重庆等地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