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文章》经典读后感10篇

 我来答
落雨潇潇nC
2018-01-30 · TA获得超过8.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75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1293万
展开全部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一):写文章没有捷径,但有原则
当写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写作的本来目的,这本书能够让人们重新审视一下那些看似基础的写作原则。记录下来一些个人收获摘要,作为读书笔记放在这里(不是原文,千万不要误导大家)。
不看到一点就写,注意多占有材料。
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写不下去的原因,有时是因为我们对于书面语言这个工具还没有很好的掌握。但有时,并不是因为缺乏表达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虽然觉得已经弄通了,但其实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暧昧的,或者还只有个粗糙的轮廓,其中细节还很不周到。
注意避免片面性,也就是思想的绝对化,材料与论点不能“油是油,水是水”,材料与观点要统一。
观点要鲜明、突出。
不要故意艰深,从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
少用一些模糊的形容词,少一些修饰,尽量把句子说的准确、简短。
没有重点,平铺直叙,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小题大作,不要盲目追求大题目。
修改文章的原则:内容正确、读者易接受。
裁剪要得体。
读一些经典的未定稿。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二):读书笔记(10-09-20):读《怎样写文章》之二
在书的开篇,编者选了五篇毛泽东的文章,主要是在各种会议上讲话的节选,以及给报纸写的按语。应该说这些文章主要是针对机关的公文写作而提出的要求。但基本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些内容对我们日常的写作也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编者选的《文章要写的生动和通顺》是毛泽东在1955年为《合作社的政治工作》一文写的按语。文章中提到的生动和通顺的要求,直到今天仍然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写文章要注意一下方法与修辞,不要造出一些别人不懂的词语来。更不要废话连篇。这些不仅工作中写文章要注意。就像平日写些日志、随感之类的博文也应该注意。别人肯抽出宝贵的时间赏光来到我的博客,阅读我的博文,内容写的不吸引人,没有特色那是水平问题,能力有限没办法。而要再废话连篇。读来都不通顺,那不是让朋友们受苦吗!这样我就该惭愧了!
编者选的《要分析,不要片面性》就更有价值了。文章中提出的观点。不仅对我们平日写文章有指导意义。对我们处理工作中的事情,对我们思考问题都有指导意义。实际上片而性问题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喜欢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稍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对化地看问题一般都不那么可靠。人会有很多优点,但缺点一定也会很多。我们的工作有成绩,但一定也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总结等等。而且片面性地看问题,也是有违辩证法的。
不过有时候我觉得,片面性有时候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不论分析问题,还是写文章,归根到底都会有很深的自我色彩。会受到我们自身的能力、角度、视野等等的限制。但是我们仍要努力辩证的分析问题,比较全面的看待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努力做到全面而不片而。
编者选的《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是从毛泽东在1958年1月所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摘出的部分内容。作者提出了文章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三种性质。准确性应该是判断和推理的问题。而鲜明性和生动性主要应该是遣词造句方面的问题。我想如果我们工作中所写的文章概念不清、判断不当、缺乏逻辑、不讲用词,那看这样的文章无疑是一种折磨。耗时费力又无所得!而且如果把那些重要的文件写成这样,估计接下来等着你的就是一场灾难了。
仅记于2010年09月20日04时30分。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三):《怎样写文章》摘录
怎样写好文件——胡乔木
关注四个问题:
1.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认识;
2.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问题;
3.看条件:什么样文章,给什么人看,要求不同;
4.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快地达到目的。
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就要讲究方法,使对方能够懂,要合乎三个要求:
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
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就达不到。
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
二、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问题。
(一)准确性的问题:概念、推断、推理问题,都是逻辑问题。
(二)鲜明性问题:
1.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只作到材料和观点统一还不够,观点还要突出,不突出即不能鲜明。要突出要鲜明,要有布局、背景,还要有辩论。
文字形式上要求的要求:1.要有标题;2.导语。
(三)生动性。在抽象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可以增加生动性;文字讲究些修辞;文章要有情绪,增加些色彩,格式有变,有正反对照,有引用。
三、关于条件。分两方面,一是给什么人看,二是写什么题目。还要看时间、地点、条件。
四、怎么办?学点文学,学点文法和逻辑。
观点和材料——邓拓
有两种现象:一是偏观点而缺少材料,二是偏重材料而缺少挂点。
要两方面整合,可以与人合作作文,现如今更可团队作文。
虚实结合的最根本要求,是同时掌握观点和材料,既要了解实际情况,又要随时研究理论原则问题,做到两方面如水乳之交融。
文章长短不拘——邓拓
现读者普遍喜好短小文章,但文章写得短还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章无论长短,关键是要看内容。这里所说长文章,当然不包括若干重大历史性的文献和经典著作在内。
短文章要能耐读,必须要有精彩新鲜的内容,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不为陈言肤词,不为疏慢之语。
我们日常写文章,不但力求其短,更应该力求其精。
谈修改文章——何其芳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普通修改是文章写成之后;在文章未写成以前,对于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于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带有“修改”的性质。
修改好的标准: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
义理、考据和辞章——施东向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材料的准确性:
第一,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所说明的论点是足够的和必要的,并且是作了具体分析的。
第二,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是完全准确可靠的。
要有好的形式 。
文章写作杂谈——王梦奎
一、多研究实际问题
二、“小题大做”
三、养成好文风
四、一丝不苟
五、要多读书,会读书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四):读书笔记(10-10-06):读《怎样写文章》之四
在本书的附录中,选了三篇编者自己的文章,编者作为经济学家,曾参与过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所以谈的也都是自己多年文章写作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更贴近实际,有利于我们在认真阅读,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后应用到工作中去。
附录中选的《文章写作十二题》是作者2009年7月14日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班作的讲座的讲稿。在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读书和写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分析了写文章中应该注意的十二个方面的问题。
例如作者分析的把文章写的深入浅出的问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专业的领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专业领域当然可以也应该用专业的术语来写作,这样也便于同行之间理解与交流。但如果在一些普及和宣传的领域,在写给普通人阅读时仍然卖弄博学,故作高深就不好了。这样别人看不懂,不就是在自言自语了吗!
至于应该把文章写的简单明了就更重要了。文章要简明清爽,不能拖泥带水,这样才会有人愿意读,有兴趣读。这在博文写作中就更重要了。本来大家就都很忙,时间紧张。抽空来到我的博客,发现里面的博文又长又无趣,兴致当时就没有了。哪会再有人来读啊!我们平日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写文章由短到长,可能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而实现由长到短,就不容易了,需要付出努力,不过也需要一些天分,一点悟性。而且可能悟性更重要一些。
记得林语堂曾经说:演讲就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我想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应该越短越好吧!
现在网络发达了,当我们准备写一篇文章时,资料就不再是问题。而且可能会掌握的比较多。但这也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取舍?
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分析材料,要认真剪裁,有所取舍,围绕主题,适当删减。而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枝蔓横生,杂乱无章,那就太失败了。
而有时候我们写文章,会发现我们对有的方面了解的太少。不容易写的太详细。这就要像作者说的那样,学会藏拙,不要知道的、了解的写的很详尽,不太清楚的就是一笔带过。这样很容易暴露我们的弱点。而是最好都讲的简略些,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如果将题目改小一些,只写了解、熟悉的部分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吧。
虽然读完了这本书,而且编者精选的这些名家的文章确实极为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正像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实际上写文章更多的功夫是在文字技巧之外的。读完这本书,可能多少会有些帮助,有些经验能够让你少走一些弯路。但是更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这些仍然是根本!
仅记于2010年10月06日22时00分。
《怎样写文章》读后感(五):读书笔记(10-10-04):读《怎样写文章》之三
编者在书中所选的其它十几篇文章也多是出自名家之手。当然就像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这些文章主要针对的方向是公文写作,所以并没有选那些以文学创作为主要方向的指导文章。
编者选的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时,所谈的几点写文章的经验中,像留心各种事情,多看看、多思考,不看到一点就写。写完一篇文章之后多读几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不要可惜。不要去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等等。都是作者的经验之谈。看似简单,实际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编者选的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等答《新观察》记者问中所分析的很多问题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像郭沫若在回答怎样才能使文章写的准确、鲜明、生动的问题时,认为首先是人的问题。只有写文章的人的思想正确,态度鲜明,作风正派,那写的文章才可能准确与鲜明。实际上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的。古语不是也说:文如其人吗!其次就应该是文章本身的技巧问题了。实际上说是技巧也不过就是一些我们平日应该注意的方面而已。并不是什么秘籍。比如老实地用最适当的字眼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比较容易准确。不要加太多不恰当的修饰。比如要使写的文章生动,应该少用形容词。比如要注意把句子和段落分清楚,标点也一定要恰当。这些都是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但是,对我们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来说却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编者选的何其芳的《谈修改文章》也写的很好。实际上修改应该是写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曾经看过一些名人的事迹,说某某写某某文章挥笔而成,一字不改。对于这样的事迹我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当然可能确实有这样的人,不过我想可能也是先打好了腹稿,要不也难吧。至于修改的标准作者提出了两个,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这第一个标准实际上有时候很难说,因为写文章的人想要表达的当然是自己的观点,一定会自认为是正确的,然后才会动笔去写的。正确这个观点是要全面分析的,要尽力杜绝片面性。第二个标准应该是很重要的。我们写了一篇文章读者读不懂,理解不了,接受不了,那就太没价值了,我想就不用写了吧。我们写文章要让读者容易懂得、相信,并且要要能够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得到提高,读后觉得愉快。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吧!
编者选的胡绳的《关于写文章》,对我们在日常写文章中遇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读来深有同感,也比较认同作者的分析。作者认为写文章,主要就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的一种方法,大家应该都会认同的。就像我们写博文,不也是想把自己所思所想的表达出来吗?
而像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思考的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当下笔之后,仍然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实际上这应该和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深刻,不够成熟有关系。有时候可能觉得已经很清楚了,但实际上还是比较杂乱,比较暧昧,或者仅仅有个粗糙的轮廓。这就像作者分析的那样也是一个好事情,可以让我们警醒,促使我们继续思考,继续研究。这样常常可以使我们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地。
以上这此,仅是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本书中所选文章的内容。其它的像孙梨的《芸斋琐谈》(七则),胡绳的《漫谈读书、写作及其他》及《义理、考据和辞章》等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值得深入的阅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