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我来答
人魔荣
推荐于2019-10-2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培养语文学习素养方法如下:

1、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点特色的广告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是进入新课改以来老师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毋庸讳言,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意体现语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相对而言,语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征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3、实行课程改革以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审视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又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趋势: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所谓人文性,使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是当前语文教学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4、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几乎没有提及,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有的老师在教《西湖的绿》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西湖有哪些美景;接着交流西湖在哪里,你们去过没有,游玩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画西湖的画,唱关于西湖的歌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为着边际。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上述内容的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目一新”,就忽视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通过和发展。

爱笑的奇奇杰
新晋答主

2022-03-14 · 喜欢你就拍拍我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20
展开全部
大语文时代的语文素养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汲取精华,弘扬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品德精神,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文史哲艺综合素养。未来对语文的要求已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真正的大语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就都着重强调回归传统文化和母语特色,强调对学生大语文素养的考察,甚至在中考和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理解、写作类题目不再是课本中、课堂上学过课文、诗词等内容,考察的是孩子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认知理解力。通过语文学习,表达思想和情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很多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很不错,到了三四年级特别是五六年级,阅读、写作、数学学科增加实际应用类试题占试卷比重增加以后,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到初中、高中以后,语文更是难以提升。究其原因,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局限于课本,学习广度不够,缺乏大语文素养所致。
什么是大语文素养?
“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
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
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大语文素养包括了语言文字认知、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素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内的语文综合学科。语文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时间沉淀,大语文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综合全面地成长呢?
知乎上对于培养孩子的大语文素养有一个经典且通俗的回答:
一、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就像扎马步一样是各种武术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各方面才能均衡长久稳定的发展。所以要多读中国各种文学故事,多看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书,只有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才能想出写出更多精彩的内容,自身的素养也会直线上升。从育人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生活情趣、睿智的思维、温润的性格……这些素养以及各种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积累和熏陶。想学好大语文,需要让孩子练好基本功。
二、让孩子潜移默化熟练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只有综合化有序的学习才能对其全面系统了解;然而阅读理解、诗文创作、拼音识字、口语表达,更需要通过标准化、特色化、系统化的课程,让孩子潜移默化熟练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
三、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启发培养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启发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有情怀有思想的孩子才能让孩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语文素养?
在孩子平时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注重哪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大语文素养,为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我们以四年级的孩子为例,看看为什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大语文素养,这对未来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语文素养。

大语文素养之作文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一定比重。九年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四年级学会看图说话,是一个由句子到段落到成文的非常重要的培养阶段,因此四年级的孩子看到图画如何组织语言,从写不出、写不长、写不了、写不对、写不美、写不详、写不美到奇思妙想、妙语连珠、好词好句不断,这中间的需要的是持续引导、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愿意写甚至爱上写。

大语文素养之阅读
其次是阅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众所周知,写作离不开内容素材的长期积累,孩子高效持续地阅读,不但能提升阅读水平的,还可以扩充自己的写作素材库。在中小学阶段,阅读的重要性教育专家们层多次呼吁,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意识到了。针对读不懂、读不通、完全摸不着窍门的情况,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大语文素养之国学
国学在大语文素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小学语文教材近几年全部改版,仅小学古诗文言文就增加了80%,国学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采撷四书五经、十四史、诸子百家等古代文集中的经典名篇,集趣味性、经典性、思想性、阅读性和知名性为一体让孩子轻松学国学。
当然,大语文素养从学前班、小学就要培养,否则到初中、高中发现差距再去补,为时已晚,很难再补上去了。
因为到初中、高中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花大量时间上去阅读提升已经不大可能了。
基于孩子所处年龄段的认知学习能力,学习培养最适合的内容和基本素养,才能让孩子中考、高考这条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宽。
中国教育出版网伴学365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最新推出系列小学大语文课程:小学大语文特惠课程包,结合每个年级大语文认知特点和学习阶段,倾力打造的大语文课程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