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税负率 所得税税负率 1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各行业企业所得税预警税负率参考:
1 餐饮业 2.00%
2 道路运输业 2.00%
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5 房地产业 4.00%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7 纺织业 1.00%
8 纺织业--袜业 1.00%
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1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1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14 计算机服务业 2.00%
15 家具制造业 1.50%
16 建筑安装业 1.50%
17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18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19 金属制品业 2.00%
2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21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22 居民服务业 1.20%
23 零售业 1.50%
24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25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26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27 批发业 1.00%
2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29 其他采矿业 1.00%
30 其他服务业 4.00%
31 其他建筑业 1.50%
32 其他制造业 1.50%
33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34 其他制造业--水暧管件 1.00%
35 商务服务业 2.50%
36 食品制造业 1.00%
37 塑料制品业 3.00%
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3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40 畜牧业 1.20
41 医药制造业 2.50%
42 饮料制造业 2.00%
4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44 娱乐业 6.00%
45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46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47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增值税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 即系=(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1 餐饮业 2.00%
2 道路运输业 2.00%
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50%
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00%
5 房地产业 4.00%
6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00%
7 纺织业 1.00%
8 纺织业--袜业 1.00%
9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00%
1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1.50%
11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1.50%
12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珍珠 4.00%
1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2.00%
14 计算机服务业 2.00%
15 家具制造业 1.50%
16 建筑安装业 1.50%
17 建筑材料制造业 3.00%
18 建筑材料制造业--水泥 2.00%
19 金属制品业 2.00%
2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21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22 居民服务业 1.20%
23 零售业 1.50%
24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25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26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
27 批发业 1.00%
28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1.00%
29 其他采矿业 1.00%
30 其他服务业 4.00%
31 其他建筑业 1.50%
32 其他制造业 1.50%
33 其他制造业--管业 3.00%
34 其他制造业--水暧管件 1.00%
35 商务服务业 2.50%
36 食品制造业 1.00%
37 塑料制品业 3.00%
3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0%
39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40 畜牧业 1.20
41 医药制造业 2.50%
42 饮料制造业 2.00%
43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44 娱乐业 6.00%
45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46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47 专业技术服务业 2.50%
增值税税负率=应交税金/销售收入 即系=(销项税-进项税)/销售收入×100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分析
税负率差异幅度=[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或上年同期税负率)×100
将测算的企业税负率与上年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如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30,则该企业申报异常。
(二)企业销售额变动率的测算分析
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超过50或低于-50,应将应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配比分析,以确定该企业申报是否异常。
(三)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配比分析
销售成本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计销售成本×100
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销售额×100
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额=销售成本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
如果企业销售成本变动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的差异幅度超过各地设定的正常峰值,该企业申报异常。
(四)企业零负申报异常情况分析(考虑留抵税额增长比例)
(五)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分析
进项税额构成比例=当期非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抵扣的全部进项税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连续两个月大于60(特殊行业除外),该企业申报异常。
(六)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化分析
专用发票开具金额变动率=当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上期申报的专用发票开具金额×100
利用上述公式测算的结果如果大于1.5或小于0.5,该企业申报异常。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工业6,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追问
我想要个同行业会计来个相对具体点的参考数,你说的这些我都可以百度到
追答
我说的没有你的行业?税务局执行的就是这个标准
2019-06-11 · 专业律师咨询在线解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宋聪聪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
张保刚律师
擅长:公司法务
刘勇律师
擅长:损害赔偿
王莉律师
擅长:劳动工伤
陈娜律师
擅长:税务合规
朱哲雨律师
擅长:合同纠纷
李昌锁律师
擅长:经济纠纷
李金杏律师
擅长:债权债务
查
看
更
多
- 官方电话
- 在线客服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 电话咨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1185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郑州都市传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贵阳山水情深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南京彩虹之旅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