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公式推导过程... 公式推导过程 展开
 我来答
天顶星
2018-09-21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天顶星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328 获赞数:105782
八年星空的守望,七年知道的情缘。希望偕同更多朋友,共同感悟星空的美好。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个大到可以写一本书的话题,我这里就简单的过一下逻辑。

天体质量:

  1. 对于有卫星/伴星的天体,计算质量是相对容易的,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即可计算。最简单的模型高中物理课本就有详细的讲述(比如不同高度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轨道周期),在此不再赘述。即便两个天体的质量不是那么的悬殊,可以把两者的质心当做质量较大天体的几何中心,高中学到的数理知识也足够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在现实的观测中,天体会存在椭圆轨道&轨道面和地球的倾角使得计算过程变得相对复杂(这也成为了中学生天文奥赛必考的一类题型)。

  2. 对于没有卫星的天体,计算质量就麻烦多了。比如没有卫星的水星和金星,它们的质量最早通过测定对小行星轨道的扰动进行推算(行星的引力扰动会使小行星环绕太阳的轨道出现一定的变化,比如近日点的进动,轨道倾角的变化,近日距的变化等等)。显而易见,距离小行星更近的地球、火星,或者质量更大的木星、土星等对于小行星轨道的摄动会更明显。要能够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行星的质量,必须有非常精确的观测资料,以及普通人根本无法接受的数学计算。

天体密度:

  1. 密度=质量/体积。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上面已经讲述,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体积的计算。一部分天体因为距离地球比较近,视角比较大,我们可以很容易通过距离和视角推算出直径,继而计算体积和密度。对于视角太小的天体(太阳系外的天体一概如此),但对某类天体的研究比较深入(比如恒星,现代天文学恒星物理模型准确度是比较高的),能够通过某些可以直接观测的物理量去推算体积,比如观测恒星的光谱推算出其所属的类型,继而得到大致的体积,继而去推算密度。

  2. 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的天体是一步糊涂账。不说太远的,比如小行星,绝大多数人类探测器尚未拜访的小行星。在天文望远镜里观测只是一个光点(下图是哈勃看到的谷神星,怎么样,和想象的落差很大吧?),也不想恒星有一个相对可靠的模型公式。那就只能通过光谱推断其表面化学组成,然后去推断其所属类型,去估算一个密度。比如表面水、干冰等物质含量较高,密度就估一个1左右;如果表面有比较多的岩石的光谱(硅酸盐),就估一个岩石的密度2.X;如果含铁镍比较多,就估一个铁镍陨石的密度5.X;多种物质光谱混合就按照比例取个平均……自然,这种方法的精确程度可想而知。


几何智造
2025-03-08 广告
几何智造186-7679-5154(深圳市几何智造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科技创新型企业,专注于国际物流行业货物高精度测量、自动化分拣、高性能输送线、智能仓储服务以及控制系统研发,专为国际货代行业提供全自动化高效率的物流解决方案。旗下主要产...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几何智造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