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清明节,人们都会提前一两天祭祖?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祭祖活动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清明上坟就是“说人话给鬼听”,其实这种说法是很不正确的,往严重点说那就是不尊敬已故的先人。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逢这一天到来前,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或者前几天,燃香焚纸祭祀先人,为此在农村流传出一句俗语,那就是“早清明,晚寒食”。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清明节祭祖可以提前给已故之人烧纸,可以提前但是决不能推后,而寒食节祭祖可以推后,同是祭祖的节日,为啥清明祭祖要提前呢?在清明来临之前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的呢?
清明节上坟,是在咱们老祖宗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清明节可以提前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明节之前是寒食节,提起寒食节大家可能会很陌生,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大概在每年清明节前一两天。在过去,寒食节这天禁烟火而且只能吃凉食,习俗上有祭祖、踏青和蹴鞠等风俗,已经流传下来两千多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之所以清明节可以提前,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明节、寒食节两者时间间隔比较近,而且两个节气的风俗也是一样,因此后来人们就逐渐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了,加上国家把清明节定位法定节假日,所以寒食节就慢慢淡去了。两个节日距离的近,合二为一也是方便人们祭祖扫墓,于是就有了“早清明、晚寒食”的说法。
清明节拜山扫墓祭祖,各地风俗不同,选用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说说我珠江三角洲的风俗吧,我们地区的习俗,清明祭祖(俗称拜山)是36天的时间内,任何一天都可以。即清明节前3天开始,至“墓闭”后3天止(清明后一个月当天称为墓闭)。当然,在清明节当天最高峰,到处的坟场墓地和骨灰楼都是人山人海,俗称“行正清"。
但也有很多人避免拥挤错开高峰,选择在36天时间内的其他日子。如我家族,定于清明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一天,风雨不改,已经实行了近20年了。
清明节祭祖为什么要提前?古人传下来的规矩,话粗理不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