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屈原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 我来答
易书科技
2019-04-1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赏析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代表作家。《渔父》是屈原遭到了国内腐朽、反对势力的排斥和迫害,屡次被贬官和放逐,人生际遇处在极其困恶之境下写出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之一。

它采用“屈原”与“渔父”的“问答”形式,作出了自己最终的一个抉择。全诗刻画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可“葬身江鱼之腹”,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的高贵品质。

本文虽然虚构了他与“渔夫”的问答对话,但是这其实就是诗人自己的内心独白。

当然,我们可以把“渔父”理解为真的屈原在江湖泽畔碰到一个渔人,和他有过一番类似的谈话;也可能只是屈原把自己内心的矛盾,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传达出来。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这种假设问答,我们可以看出:是随波逐流、谄媚取宠以苟且偷生,还是保持高尚纯洁的本性、与世俗抗争而独行其是呢?屈原心理早就有了结论。只不过借这个虚构的“渔父”,把世俗人趋炎附势的内心世界和自己洁身自好、羞于同流合污的光明磊落的志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罢了。

全篇的重点在于:一方面是面对颓败混浊的世风,诗人从心底发问题:“我”何苦这么执着呢?“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随环境,作出自己新的选择,“我”也有能力来适应它。我濯缨也罢、濯足也罢,反正我还是濯了。

这是一种心灵独语。而另一方面,那就是“我”所追求的美的理想、“我”的高洁的情操、顽强的意志都到哪里去了?不,“我”虽然身处逆境,有志难展,理想破灭,但是,热爱祖国和人民,保持高洁的情操,做一个“廉贞”之士的决心至死不移。“我”不能为一时的名利、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因此,这两种声音,屈原把它化为两个形象意旨,从而产生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当然,最后以“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作了结语。

虽然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但是,我们透过文章结尾“不复与言”四个字,一切并知:在屈原与“渔夫”的争辩中,黑白已经昭彰,是非终究分明。

《渔父》中的“渔人”这一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

例如唐代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个“独钓寒江雪”的画面和蕴涵的意味,我们可以这样体会:柳宗元在诗中的意境并非是借钓鱼而钓人,以求像《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姜子牙一样。

姜子牙八十岁在渭水边垂钓,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终于完成兴复周室的大业。而柳宗元的“独钓”和屈原,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境界是同出一肘的。

从诗的一、二两句的韵脚来看,“千山鸟飞绝”的“绝”,可以换成“尽”字,“万径人踪灭”的“灭”,可以换成“隐”字。为什么用“灭”“绝”二字?可见诗人对当时“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现实何等的不满与愤恨!诗人的“独钓”,已经不是幻想得到当朝统治者的重用,而是将整个世界钓在他的竹端,惟有他怎样懂得演绎人生。其孤寂与乐观化成了一江冬钓图。

它有一个品格高洁,然后是一种自信。有人把《渔父》和《庄子》的《渔父》对比研究,从而衍生出“渔父”这一文学形象,它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符号。诠释此符号就是“坚持操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