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怎么传入我国的?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年未到20岁中秀才,后来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经商。吕宋岛就是现在的菲律宾。
在吕宋岛,陈振龙见当地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他联想到家乡时常灾害,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并出资购买薯种。
1593年农历五月,陈振龙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
当时正值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这种适当性很强,不与稻麦争地,耐旱,耐瘠薄的高产粮食作物。
陈振龙父子根据金学曾觅地试种的建议,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甘薯收获,可以充饥。
金学曾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他又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
在金学曾的鼓动下,福建各县如法推广。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都大为减轻。
福建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甘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后来我国北方又称“地瓜”。
后来,陈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的功绩,福建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代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陈振龙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据记载,甘薯传入我国有三条途径: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我国云南;二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三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岛,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我国福建。
不管怎么说,我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之功,林怀兰、陈振龙和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但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红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红薯又称为甘薯,地瓜,甘储,朱薯,金薯,番茹,红山药,玉枕薯,山芋,甜薯,红薯,红苕,白薯,阿鹅,萌番薯等。红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现出的是圆形,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的块根。红薯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在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红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红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从云南、广东、福建分三条线路进入中国,明代秀才陈振龙被称为“甘薯之父”。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有一个叫陈振龙的秀才(商人)在菲律宾做生意时在当地的田间地头里发现了一种叫“薯”的农作物,它不仅产量大,种植不受地域影响,还很美味,并且能填饱肚子,所以陈振龙希望能将此引进到我们国家,但是那时候那时候菲律宾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农业发展的比较好,菲律宾以保护物种为名,严禁将薯带到其他的国家种植。所以陈振龙便冒着生命危险,将薯藤缠在绑货物的绳子里,成功通过海关,并带到了我国。由于红薯相对水稻和小麦来说,受到天气因素和地域的影响较小,所以现在红薯这种农作物几乎是遍布于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