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的事迹,50多字儿?
1、梅兰芳摔盆取真谛
梅兰芳对自己表演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总是感到不够bai满意。一天,梅兰芳下班回家,见夫人福芝芳正在聚精会神的整理衣服。
他想,此时如果让她猛听一声巨响,到底会出现什么吃惊的样子?于是他随手拿起一只兰花瓷盆,狠狠的往地上一摔。
果然,夫人吃惊的大叫起来,并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响才说出话来。就在这巨响的一瞬间,梅兰芳准确的捕捉到夫人吃惊的神态和动作。
2、善待别人的挑刺
1917年12月,梅兰芳唱了好几次《天女撒花》。当地一位富商大放厥词:“这出戏好俗、死板,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还不如看一个骂街的泼妇。
他看了《天女撒花》说:“今天唱的不大好,两段昆曲里的绸子舞,动作太多了,叫人眼花缭乱,分不出段落、层次。这样唱下去,容易走到油滑的路子上去。建议你纠正过来。”
梅兰芳一听,深感惭愧,自己确实在身段舞蹈上作了随意增减。后来,梅兰芳把身段和绸子舞作了固定,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一连看了三天《天女撒花》。
3、面对批评放低自己
有一次,梅兰芳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传来一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散场后,梅兰芳找到老人,并用专车把他接到住地,待如上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 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之礼,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觉自己疏漏,于是低头便拜,称谢不止。
4、懂大义蓄须明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不久北京沦陷。梅兰芳不愿在日寇占领下生活,便举家迁至上海。不久上海也被攻占,日军为了粉饰太平拉拢人心,就派人劝梅兰芳出来演戏。
梅兰芳果断拒绝日寇要求,并蓄须明志。日军眼见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个抗日期间,梅兰芳不曾为日寇登台演出过。
扩展资料: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
梅兰芳的唱腔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利。
在每一出戏中,均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求,设计出大量新的唱腔,悦耳动听,清丽舒畅,并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
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宽,恰到好处。梅兰芳精通音律,五声尖。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后,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
其中打破藩篱的是“南椰子”唱腔,这是前人没有的,至于在“南梆子”中加“哭头”《春秋配》,“南梆子”转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调,如《太真外传》的“盘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创的新扳腔了。
梅兰芳为“偷花人”修路: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普通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
随着梅兰芳养花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有人对院子里的名花觊觎起来,时不时就会有几盆花莫名其妙地丢失。接二连三地丢过几次花后,梅兰芳便悄悄观察起来。后来,他在院子的后墙外发现了几个脚印,偷花人正是从此处越墙而入的。
梅兰芳的朋友知道后提议:“可以把后墙加高,再往墙头撒点碎玻璃,这样就能杜绝丢花的现象了。”梅兰芳听完并没有说话,只是在院子外面转了一圈,然后吩咐家人去请泥瓦匠并购买材料。
就在朋友忙着提议加几层砖,用多少料时,梅兰芳却带着泥瓦匠走到了后墙外面的土路上。“你要修路?”朋友难以置信地问。“是呀,你看这条路坑坑洼洼,要是有人从墙上跳下来很容易崴到脚的。”梅兰芳忧心忡忡地说,“还有这个水坑,积水太深了,很危险,一定要填上。”
朋友疑惑地问:“难道你不痛恨那些偷花人吗?”梅兰芳微微一笑,平静地说:“说实话,看到精心培育的花儿被偷,我也很生气。但是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因此而崴了脚,或者掉进水坑,他们也是人,有平安生存的权利呀!”听了梅兰芳的话,朋友低下了头,对他更加敬重起来。
扩展资料:
艺名由来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
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梅兰芳为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
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这天,梅兰芳来到老者住处,一见面便鞠躬说:“我戏演得不好。特来向您求教。”老者却一口回绝:“你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老者还是摇摇头,梅兰芳继续鞠躬恳求。老者这才说:“看你如此有诚意。我就指点一二吧。其实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剑法,这与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兰芳听完,当即跪拜,向老人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