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宋代的历史中文人相争,互不相让,你死我活。其中最狠的两个死对头就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了。司马光上台以后,为了废除新法可谓是不择手段,不顾原则,他总认为王安石的政策都是有问题的。
司马光一上台便废除了很多的法律。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驾崩;同年五月,司马光回朝;同年六月,朝廷授予其资政殿学士、通议大夫、录门下侍郎的官职,让其主持朝政。同年七月,废保甲法;同年八月,废市易法;同年十月,废农田水利法;同年十一月,废方田法;同年十二月,废保马法......
我们看看司马光废除的这些法律难道是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将官法”并不是王安石发明的,而是范仲淹的“杰作”。当年,范仲淹率军与西夏人开战,打仗前,范仲淹发现了宋朝军制的弊端。为了提高宋军的战斗力,范仲淹下令唯才是举,把部队分给六个将领指挥,让他们协同作战。司马光废除“将官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祖训、杜绝官场地震,还情有可原。
不过我们再来看看与西夏重新和谈的问题上。司马光却没有任何原则,他甚至愿意割让土地,不惜“以领土换和平”,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司马光想把王安石收复、苦心经营多年,用无数将士鲜血换来的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以表示自己的诚意。不过在张璐让司马光看完地图以后司马光彻底的惊醒,再也不说割地求和之事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司马光对王安石的全盘否定,是因为司马光陷入朋党之争。他忘记了客观的事实,只是想废除掉王安石的新法,来显示自己治理国家的才能。要说对错的话,只能说他们都是为了国家。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著名的大臣,但是两个人政见十分不一致,王安石推行新法,司马光完全否定了王安石变法,放到今天人们对他们俩的评价都还没有达成一致。王安石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变法,他的变法有利有弊。司马光当上宰相之后,就迅速否定了新法并将它废除,也是不对的。在新法存废上,两人都有不对的地方。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让国家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也有一部分措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农村水利法和免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使得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只是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过于冒进,导致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有些变样,在某些时候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加上它促动了大地主们的利益,反对新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司马光在成为宰相之后,他应该做的是废除掉王安石变法中不利的地方,对好的地方还是要加以保留,这才是一国宰相要做的事情。只是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是全盘的否定,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废除掉新法,也和王安石推行新法时犯了同样的错误,过于冒进。司马光废除新法有点像为了废除而废除,看待问题过于片面。甚至在对于西夏问题上,他竟然认为可以放弃一部分王安石时期打下了土地,用土地换取和平,好在及时被劝阻,他才没有铸成大错。
总之,我认为他俩都对待新法的过程中都有错误,不能够片面地认为谁错了谁对了。看待事情的时候,我们要用更开阔的思维,更开明的态度去看。
王安石的变法不是不对但是就当是而论司马光的否定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我也认为司马光的想法是对的,因为不到万不得已变法并不适合。
在我国历史上,今天发生了许多政治改革,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改革、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改革、明代的张居正改革和清末的戊戌变法。所有这些政治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然而,除了商鞅的改革之外,所有的政治改革最终都在继续,其他的改革都不得不半途而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王安石的政治改革一开始并不成功,但他以惊人的胆识实施了改革计划,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北宋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政治改革的实施和推进,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老朋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司马光最初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实施,主张一步一步来,有时给王安石一些合理的建议。
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也对当时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有清晰的认知和意识,都在寻找解决北宋王朝变革的最佳方案,两个人都倾向于对现状进行革新,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司马光对王安石新法的实施不满意,主要是因为与王安石在操作技术、方法和手段上存在差异。司马光承认,虽然光和符节有不同的兴趣,但他们有相同的总方向,这意味着他们有相同的总方向。王安石也曾说过,他和司马光程序不同,但技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