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甜蜜蜜》与邓丽君之于本片的主题究竟有何重大意义?
陈可辛说,在我们的剧本写到一半的时候,邓丽君去世了,我们突然就想到邓丽君其实满契合这部电影的主题,《甜蜜蜜》讲的是中国人的“飘”,这和我的身世有关——在香港出生长大,后来去了泰国,也回过内地,又去美国念书,又回到香港,整个人的状态都是在“飘”着的,永远搞不清自己是哪里的人。这种状态恰好邓丽君表现得出来,她是第一个“两岸三地”的人,是我们中国人的John Lennon(约翰·列侬)。于是岸西提议用邓丽君的歌,《甜蜜蜜》第一个被提出来,大家一拍即合。
陈可辛的高明之处在于,既然是将眼光落到小人物身上,所以他并没有一昧地突出主角的主体性。除了李翘和黎小军的交缠纠葛之外,他还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豹哥的温和耐心、姑妈的痴痴等待以及Jeremy的专注和豁达。爱情里亦有众生相。同时,他又将宏大沉重的社会现实捻细磨碎了全都投进爱情里。
他在爱情里混入犹豫、选择、懦弱、情义、等待等若干因素之后,又把小人物的摸跌滚打与文化身份、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交织在一起。命运疏离,现实感浓到粗粝,尤其是混着邓丽君那一把低回婉转的甜嗓子。这个电影太现实太复杂,像摔碎的水果糖又像胶带上黏满了灰尘。真实的爱情都是不完满的,是苦涩中夹杂着甜蜜,是众多的选择前的无可奈何。
但是我并不喜欢影片的结尾。1995年邓丽君逝世,橱窗电视里播放着邓丽君逝世的消息,他们在此处相逢,对视而笑。淹于岁月也止于岁月的、理想的、小团圆式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