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以钼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的问题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前已论述,在东秦岭陆内造山的过程中,构造推覆导致地壳增厚、重熔及花岗岩浆的形成,产生了与花岗岩侵入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卢欣祥(1991)指出东秦岭中生代出现了浅源深成型(S型)及深源浅成型(Ⅰ型)两类花岗岩体,前者为大的花岗岩体或岩基,形成深度为8~12km,为形成于地壳上部的浅源深成岩体;后者为中—酸性小岩体及爆发角砾岩体,规模一般小于1km2,根据其中发现的辉石麻粒岩包体及宇宙尘判断,乃陆壳熔融形成,但形成时物质来源的深度较前者大得多。整个东秦岭构造带都散布一些中—酸性小岩体且普遍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北缘推覆体内部由陕西金锥城经卢氏、栾川至嵩县,形成了众多的以钼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其中一些为大型及超大型矿床,这些矿床以矽卡岩型和斑岩型为主,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酸性小岩体。

上述含矿的小岩体有如下特征:①在栾川地区可清楚地看到小花岗斑岩体穿过推覆体内部的几个逆冲岩席,即小岩体是推覆构造发生后侵位的;②大量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小岩体同位素年龄多为140~160Ma,从总体上看早于S型的大花岗岩体(后者多为100~120Ma);③围岩对小岩体的成矿作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矽卡岩型的矿床,围岩是碳酸盐类的岩石有利于矿化富集。依据上述特征,我们设想小岩体是较早期推覆阶段形成的,此时构造推覆已部分导致地壳增厚,加之剪切的热及水溶液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处于中地壳的岩层首先局部熔融形成小岩体。在晚期推覆阶段地壳已急剧增厚,此时熔融的地层是堆垛、叠置的原来处于上地壳的地层,因而其形成S型的花岗岩。在栾川地区,小岩体侵入到由栾川群构成的逆冲岩席中,由于这一地层岩性较为复杂且夹有很厚的碳酸盐地层,有利于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因此集中形成了几个大型及超大型矿床。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东秦岭与小的斑岩体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大多分布在北缘推覆体内部,但小岩体的形成与东秦岭整个陆内造山作用有关,在这一过程中造山带的前陆处于扬子陆块北缘,腹地则在华北陆块南缘,造山过程中从总体来看逆冲断层是从腹地向前陆逐步扩展的,陆壳的增厚也是从腹地向前陆(即由北向南)逐步增厚的,因此早期阶段形成

的小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床多分布在北缘推覆体内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