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问题的思考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此文系作者和石森(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原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17卷第4期

摘要 文章简要回顾了1994年以来,各届政府领导对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重视,分析了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队伍的野外设备、实验测试设备、海洋调查设备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2003~2005年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装备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地质调查固定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装备最大效益的建议。

关键词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设备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在国家层面上按照中国国际工程公司在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评估会上的评价是“少见的单纯以设备购置为内容的重大项目”,是国家利用国债资金专项支持的;在国土资源部层面上更是空前的,势将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活动。正因为如此,各方面对该项工作均给予了高度关注。笔者就几个不很成熟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有所启发。

1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简要回顾

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地质勘探队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1994年8月,朱镕基同志提出,地质队伍要逐步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野战军”吃中央财政,精兵加现代化设备,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地方部队”要搞多种经营,分流人员,逐步走向企业化。1999年,按照国办发〔1999〕37号文件精神,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除石油部门外,全国75万地勘队伍,有64万陆续实行属地化管理。国土资源部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省级地质调查队伍陆续组建了不同形式的省级地调院,原工业部门未属地化地勘队伍在组建企业集团的同时,也组建了地质勘查院,承担大调查任务。至此,公益性地质队伍框架初步形成,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000年5月,温家宝同志在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上讲话指出:“精心组建一支承担全国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野战军’队伍,已刻不容缓。地质‘野战军’应当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2002年10月,温家宝同志在新中国地质工作五十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八十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为保证国家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的地质‘野战军’队伍,目标不能动摇,步伐必须加快。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理顺关系,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工作的研究始于2000年,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吸收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2000年完成了直属队伍“十五”期间地质调查技术装备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2001年组织开展了国内外重要地质调查技术装备状况及发展趋势研究,进口地质技术设备的规划、立项、论证、审批、购置、验收等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研究,提交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地质队伍“野战军”装备的报告;2002年又编制了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纲要)。正是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专门力量,依据地质队伍“野战军”组建方案、直属单位结构调整方案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为目标,在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2005年技术装备计划、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年技术装备建设启动方案、地质调查“十五”后三年工作部署及装备需求和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顺利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

2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的紧迫性

地质技术装备作为地质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方法手段的载体,是实现地质工作转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断地引进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但绝大部分掌握在研究院所和学校等少数单位手中,使用普及率很低,不少地质调查急需的先进技术装备尚属空白。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虽然是由一些精干、高素质的地质勘查队伍组成的,但其生产设备依然主要由原装备构成,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调查野外装备

这是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急需改善的部分。主要包括野外用车和野外数据采集处理设备、地面物探设备、地面化探设备、深部探测设备、钻探设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设备、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化服务设备。野外生产行驶工具仍以北京吉普等低档车型为主,而且数量严重不足,许多工作中不得不单车作业,加上通讯、救援等方面装备的落后,不仅给野外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更难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数据采集还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记本记录、手工勾绘图件。

地面物化探设备一是技术性能差,如电法类仪器设备大多数单位仅拥有常规仪器,只有少数单位是进口设备或比较先进的新方法仪器,至今没有真正的国产多功能地面电磁法仪器;二是数量少,如对厚覆盖区寻找隐伏矿十分有效的化探技术装备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测汞仪、现场快速分析箱等仅少数单位使用。

钻探设备主要问题是品种少,配套性差,国内只有部分探矿单位使用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全液压岩芯钻进技术、定向钻进技术,多数单位仍使用国际上已基本淘汰的立轴式钻机,且陈旧、年久失修,缺少性能先进的地质钻机,特别是缺少适合交通困难地区的钻探设备。

航空、遥感设备,航空物探设备在资源调查中使用较普遍,但技术较落后,且应用较少、分布不均衡。在遥感技术方面,我国地球资源卫星目前品种少、技术指标还比较落后,地质数据源主要依赖进口,而且航空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应用系统落后,多类航空遥感探测仪器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较大,大部分航摄仪陈旧老化,新型高精度航摄系统数量少,遥感图像处理与输出设备明显落后。

信息服务设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成果输出能力弱,还远未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的处理设备多为个人计算机和极不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计算速度慢、容量小。网络建设刚刚起步,安全性差、服务能力弱,仅局限于提供网络资源共享访问、电子邮件的收发、互联网的浏览等形式。外部的各类网站总体来说信息共享与服务程度低,向社会提供的主要信息多限于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市场信息和部门介绍等文本信息,而基础性、公益性数据交互式查询与服务开展较少。

对于成果社会化服务设备,近20年来,虽然中国地质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工作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并建立了较为理想的网络化远程检索系统,但其他的配套服务还未实现远程服务功能。例如文献用户若索取原文,还需要持网络检索信息到馆借阅专业书刊,还远未实现“以通讯替代交通”的高效文献信息服务方式。

2.2 地质调查实验测试装备

总体来讲,测试设备一是普遍陈旧,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配置的,技术水平低,超过使用年限,难以满足地质调查工作需要。二是测试仪器设备单一,不能形成组合配套,难以承担多元素、多指标、多形态分析。三是现有仪器设备不能适应地球化学发展要求,达不到各项质量精度指标要求。

2.3 海洋地质调查装备

我国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的技术力量分散,涉及许多国家海防问题,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及测线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呐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有的国家还通过载人深潜艇、水下电视、装有多种观测装置的深拖系统和海底照相等方法直接探测海底沉积物和地形地貌以及多金属热液硫化物、铁锰结核等矿产赋存状况。海洋地质调查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完成调查任务,并提交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构造、矿产、环境、工程、灾害和各种地球物理图件以及相应的调查研究报告。

3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的特点

公益性投资的特点是由其自身决定的。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生产成果属于非赢利性质的公共产品,是服务于全社会而不具有排他性,是无偿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天生就有市场失灵的一面,其提供不能通过市场来调节生产;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又需要不断地提供公益性地质成果,而且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注定了像其他社会公共产品一样,要求政府对产出公益性地质成果的地质队伍投资进行干预,要求政府对公益性地质技术装备的购置进行财政投资。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此次大规模集中提升地质技术装备是加快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要。就其投资来讲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3.1 在投资选择上以设备采购为主

客观上是地质工作的难度,尤其是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只有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才能探知深层地下的奥秘;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必须破除技术瓶颈才能解决,如实验测试设备和海洋探测设备等。但是,根本原因是由于地勘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未及时改造、更新地质生产设备积累形成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方案,本次采购共列出了3大类(野外地质调查设备、实验测试设备和航空海洋设备)3340台套的设备清单。

3.2 投资时间集中在2003~2005年

这主要是由国家发展计划和财政投资的方向决定。国家“十五”计划明确要按照面向经济建设,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及转化、装备制造、资源勘探开发、污水治理等方面取得进展,为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土开发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技术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由此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国家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要求。

3.3 在投资方向上以事业单位为主

这是由我国的地质事业单位的特点决定的。地质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本次集中投资地质技术装备,主要配备给承担公益性地质工作、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27家直属事业单位,形成的固定资产具有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其一是配置范围是非生产性、公益性地质队伍所从事的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是为商业性地质找矿提供基础服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其二是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公益性地质队伍占有、使用新技术装备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社会效益最大化,没有经济效益或只有很少的经济效益,投资不能回收或难以回收,因此,其资金来源只能是财政收入单一渠道。

其三是资金使用的无偿性,正因为公益性地质队伍设备投资是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投入使用的,因此,只能以国家财政支出来形成、维修、保护这些资产,而且这部分资产的再投资也是国家无偿调拨资金进行的。

其四是使用效益的社会性,固定资产使用后产生的效益不直接以经济成果的形式体现出来,而是通过生产领域外的国家调节从而在整体上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即公益性地质队伍的设备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为社会经营性资产的营运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有效运行服务,虽然自身并不保值、增值,但可以说是间接保值和增值的。

3.4 在投资渠道上是国债投资

国债与财政投融资均是借助于政府信用筹集社会资金的形式。国债是国家为弥补预算支出的不足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财政收入;财政投融资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广泛地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资金投放所产生的一系列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的活动。财政投融资区别于公共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是有偿性,尽管国债是政府通过信用方式筹集起来的,但税收在预算收入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财政收人的无偿性特征。在财政支出上,无论是税收、其他财政收入,还是国债,无偿性支出仍占主流;相对公共财政的无偿性,财政投融资却是政府采取有偿的手段来运作,即可以通过信用方式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也可运用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广泛筹集资金,产生收益后偿还资本金以及收取一定的利息。正因为投资于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国债不同于财政投融资,所以是无偿的。

4 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管理

尽管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是无偿的,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不要求进行保值增值,但是却要求资产保全,要求使用中的合理、有效与节约,不断提高公益性地质技术装备的运行效率。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精神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审议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4.1 组建常设管理机构,规范运作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

笔者认为,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项目的管理主体参照国际惯例设置:由政府有关部门和受益的建设单位共同组建“业主”,仿照盈利项目的“项目法人责任制”,成为项目的“管理主体”。其职能定位是: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全权代理甲方,负责专业化运作;按照规范程序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建设资金实行财政全过程监督;做好项目的跟踪评价,优化调整投资计划和项目评价工作。

4.2 加速制定建成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高效使用

早在1998年,财政部为管好用好国债专项资金就提出了新形势下基本建设管理的新思路。即以提高投资效益为核心,逐步建立以财政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监督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调控管理体系,并为此先后出台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制度,投资项目的概、预、决算审查和财务报表审核制度,投资效益的分析报告制度。为此,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不仅要严格按照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建设监理制度、财政基本建设资金评审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本次设备采购的时间跨3个年度,逐步形成固定资产的现实,必须加快制定适合设备管理、使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保证已经形成的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

4.3 建立健全系统内固定资产状况信息,优化配置各类设备资源

这不仅包括在用设备的存量情况、使用状况,还包括新购设备、在购设备、待购设备的进展情况。这是优化设备使用效率、调整采购方案、配备方案的基础性信息,必须及时反馈到项目管理主体,以便作出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树臣,张丽君,谭永杰.当代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态势及我国对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2]李光龙.财政与金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戴天柱.中国财政投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柯炳添,潘景华.国有资产管理“非转经”的理论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2003.

[5]蒋承崧.试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8):4~6.

[6]李俊,熊军.浅议商业性地质工作的特点、资金来源及矿权交易的方式[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6):10~11.

[7]王峰,王小华.明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法律地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12-25.

深美林评估
2024-12-27 广告
土地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所有权状态等基本信息。2. 风险评估方法:详细说明评估风险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3. 风险分析:对土地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深美林评估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