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如何成为自己的导师?
论文写作
博士生毕业资格中,除了要发表若干篇高水平论文,最重要的就是学位论文。
有了硕士阶段发表1-2篇论文的基础,博士期间要向高水平论文发起冲击,这个过程需要导师的悉心指导,“研究工作完成后,你如果必须向导师请教自己的工作是否合格,那表明你显然还没有达到博士的标准,但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有能力用完全专业的标准来评价研究成果,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当然,这决不代表说不需要导师来审阅我们的论文,只是说自己要心里有数,还可以经导师之口验证自己的判断力。
博士毕业时,应当至少对于期刊论文的发表很有自信,甚至可以指导师弟师妹。当然,学位论文的写作,可能还远达不到导师的水平,因为从我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经验的积累,是学术底蕴的体现!
博士生要争取做自己的导师,最终目的是要锻炼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这方面要不断向导师学习,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为一个已毕业的博士生,体会到学习期间,要努力做自己的导师。导师很重要,但是现在很多导师都很忙,大方向上可以把关,细节上恐怕只能靠自己了。
正如《怎样获得研究生学位——研究生及导师指南》书中所说:“在博士教育阶段,你必须把握自己的学习,取得博士学位,以此作为自己的责任。
当然,你的周围会有很多人帮助你,但是,决定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以及实际的完成这些任务,这一责任最终只能落在你自己的头上。”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特别要引起注意。
研究方向确定
现在很多导师会指定一个大方向,我们要按照大方向来前行。但是对于一个博士论文来说,还需进一步明确:比如做哪个品种,采用什么方法来预警,究竟有哪些关键技术,等等。还得理清自己的创新点。
对于偏软件方向的我来说,模型是核心,有时数据获取方法也可以作为创新点。这些一般都要自己理出方案之后,再提交导师审阅,双方讨论确定。
文献阅读与偶像论文确定
在方向确定后,就是开题,这就要以文献阅读为基础。
虽然导师会指定一些文献,但是鉴于很多导师工作繁忙,要在宏观上把握各个研究方向的总体进展,对于某一个方向上的文献,并不一定比专门一心一意做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的全、掌握的新。
而且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检索和获取文献,因此在文献阅读这块,经过半年到一年左右的积累,应该有信心超过导师。
所谓“偶像论文”,是从导师那里学到的一个概念,我理解就是和自己研究特别相关、可以作为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和论文写作模板的论文。我的很多论文就是参考前人的模式写作的,站在偶像的肩膀上前进,确实受益匪浅。
试验设计与执行
试验方案通常是学生设计,交由导师审阅,双方讨论之后确定的。方案执行是个持续奋斗、有时甚至是艰苦卓绝的过程。
有了硕士阶段的基础,博士生的执行力应当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可以领导一个小组,如几个硕士来执行一个试验。这种一线工作能力,甚至在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头几年,仍然需要,因为我们可能还是一个小兵。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将试验记录转化为论文的关键步骤,也是一般博士生要强于硕士生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对象,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这些不是上课看书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海量数据中沉下心来,反复摸索。
鉴于目前硕士培养年限普遍缩短的现实,这只有在博士阶段,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允许我们尝试。
数据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导师会给出指导,但将来需要自己有足够的判断力,能够独立判断优劣。这个还是需要多看文献,多比较,才能逐渐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