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音乐家?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扩展资料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2024-12-18 广告
贝多芬上承古典乐派传统,下启浪漫乐派之风格与精神,因而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自1814年开始他的听力急剧下降,于是放弃了钢琴演奏和指挥,但却坚持创作。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6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贝多芬因此在华语世界中被尊称为“乐圣”。
音乐成就及特色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
至于带有WoO.标签的作品则有205部,表示该作品是“Werke ohne Opus-Nummer”(不带Op编号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号。
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
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悲怆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等。其32首编号钢琴奏鸣曲,包括《悲怆》和《月光》等被汉斯·冯·彪罗尊称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他早期的音乐,受海顿和莫札特的古典主义风格影响很大,如第一交响曲。而在早期钢琴奏鸣曲,如《悲怆》中,其和声特点、八度的频繁以及丰富厚实的织体,体现了穆齐奥·克莱门蒂和杨·杜赛克对贝多芬的影响。到了中后期,作品越发表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贝多芬甚至借着音乐道出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贝多芬可以说继承了德奥作曲家巴赫、海顿和莫札特的音乐精髓,将古典主义音乐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极限。当时巴赫的音乐还有待人们的发掘。但贝多芬的老师内弗在教学中已经让贝多芬感受到这位“欧洲音乐之父”的过人之处,贝多芬曾说过:“他不是小溪(Bach,在德语中与“巴赫”谐音),而是大海。”
1855年,W·德兰兹提出了对贝多芬创作时期的著名三分法。虽然这一划分不断遭受批评,说其中有过分绝对化和不够确切的现象,但是它却非常有助于人们体会贝多芬创作风格的发展:
1、早期:约在1802-04年以前。这期间贝多芬明显的显示出他对古典主义传统的依赖。
2、盛期:约于1802-04年到1812-14年。贝多芬大部分有名的作品都诞生于此时期。根据作品的气质,此时期有时也被称为“英雄主义”时期。一般认为其肇始于《英雄》的创作,或更早的海利根疗养时期。
3、过渡期:随着1814/15年最后的登台演出,至1819年耳疾重度恶化为止,贝多芬陷入了数年的低产,音乐思想也开始转变。此间的重要作品几乎只有第28与第29号钢琴奏鸣曲(后者即著名的“槌琴”)。
4、晚期:历经低谷后,自1819年贝多芬提笔写作《庄严弥撒》起,其作品显示出晚期的创作特征,自省而哲学化,规模也进一步被扩大。但由于前者之创作费时许久,直至1822年后贝多芬方才有更多其他体裁的作品。
扩展资料:
创作特点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
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扩展资料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
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和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