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不灭英国呢?
希特勒为什么在击败法国之后,却故意在敦刻尔克放了英国一马,留有余地,之后又突然掉头进攻此前已经和德国签订了和平协定的苏联呢?
其实原因也不难理解,德国本质上是一个大陆国家,二战时最大的优势是德国陆军,所以德国认为在大陆上可以对抗任何国家,包括苏联,但进攻英国却必须跨越英吉利海峡,而海军是德国最大的短板,所以希特勒认为德国无法击败英国,但却可以击败苏联。
对希特勒来说,二战并不是真的要统一全世界,而是统一欧洲大陆。这就要求德国不仅必须消灭主要的欧洲大陆领导权竞争者法国,而且要迫使英国势力退出欧洲大陆,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权。这也是希特勒并没有在敦刻尔克歼灭已经势穷力竭的英军的原因,这在曼斯坦因这样的德军高级将领看来,就是不可理解的。
但从希特勒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综合考虑之后的决定,其目标就是给英国留有余地,希望英国能够接受现实,承认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的现状,从而与德国签定和平协定,好让德国没有后顾之忧的去进攻苏联。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作为一个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等到德国崛起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德国去开发的海外殖民地了,德国也没有海洋传统,本质上始终是个大陆国家,所以海军在德国军队中的地位始终比较低。而德国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也始终来自陆地,所以德国军队的传统就是大陆军主义,始终重视陆军远远超过海军。
海军比较弱,空军当时也没有能力完全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而德国陆军的优势需要在英国登陆之后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德国当时并没有能力通过优势兵力一次性消灭英国的主要海空力量,从而成功登陆英国本土,消灭英国。但英国一直有投机的传统,调整政策很快,所以希特勒认为,迫使英国与德国媾和是有可能的。
希特勒没有想到的是,作为已经日落西山的英国会爆发出前所有有的坚定性,坚决不肯与德国媾和,而是坚持要和德国作战。不仅如此,英国还坚持在北非持续抵抗德国,在中东也和德国持续作战,在英国本土则始终保持着制空权,德国始终未能获得制空权。所以,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始终未能付诸实施,就胎死腹中了。
相比之下,苏联与德国一样,是一个大陆国家。而且,在联手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和德国就直接接触了,这是有利于德国发挥陆军优势的。而且,苏联国土广袤,战线很长,必然有弱点,主要工农业又都在欧洲部分,无论是乌克兰的产粮区,还是高加索的油田,对德国而言,都是可以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的。
所以,德国集中了当时能够抽调出来的几乎全部陆军和空军,趁其不备,对苏联发动了全线攻势,而且初期进展非常顺利,很快就占领了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只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碰到了提前到来的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加上苏联顽强的抵抗,德国才未能达到彻底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的目标,功败垂成。试想,如果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被德军攻陷,即便是苏联退入其亚洲部分,只要德国不再进攻,而是巩固防线,苏联要再反攻回来,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从这个角度说,英国始终坚持不投降,也算是为苏联抗击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英国真的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和德国媾和,苏联要单独抗击德国,二战和世界历史走向就会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