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
《启蒙文》定义:幸福是人的精神(意识)对自我进行觉知时的满意状态。
新释:幸福存在于差异化中。差异化的存在,不仅是合理合情的,而且是一门大学问,从人类认知学角度看,它就是产生幸福感的源泉。(古朴)
扩展资料:
幸福延伸阅读——幸福的衡量:
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种能表现出愉悦与幸福心理状态的主观情绪。
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这种“幸福”——个人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有许多的捷径,比如性、巧克力、药物。
心有期许才能心有所属。《裸婚时代》里面讲的故事就很现实,两个年轻人相恋十年,依然没车没房没存款,他们坚信两个人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但在生活中不免遇到很多的挫折和打击,以至于离婚后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后来仍旧因为相互理解包容和爱情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心里一直装着对方,心有所属,终于两个又紧紧地抱在一起携手同行。但是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自己当初的梦想,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而奋斗。
被人所爱便会心怀感激。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大家都会变得比较焦虑和烦闷,无论在外如何辛苦和失落,回到家里家人总是做好了饭菜,默默地关心和支持理解自己。亲人爱人的陪伴、支持以及挂念,总能让你内心充满温暖和感动,心怀感激。有人爱,这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是一种温情的感动,滋润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与幸福相会相拥。
专注事业才能成长。有段时间在家休息的时候,刚开始还很享受期间的惬意和休闲,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自己不努力,离自己理想的生活越来越远,内心也跟着惶恐和不安起来,身边的朋友有的考了新的技能证书,有的去培训深造,有的有了自己的小事业,慢慢的我也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每当自己起早贪黑完成工作后,充实感便油然而生,觉得自己虽然辛苦,但是幸福并快乐着。
能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挥自己的价值,自己的时间便不会被荒废,你专注的事业慢慢的就会给你成长和历练。
幸福与快乐
很久以前,我就认定: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而直到近期,才得以将两者区分开来。
快乐,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思想感情。而幸福,是觉得心情舒畅的一种高层次的思想感情。只有能思考“什么是幸福”的人,才可体会到幸福——这便是“高层次”的内涵。
猫得到鱼,狗得到肉,婴儿得到玩具:所体会到的,便是快乐,而非幸福。
此外,即便对可体会到幸福的人而言,快乐与幸福,仍有区别。
幸福,大抵可分为三个层次:外福,平福,内福。
外福,是源于额外获得的满足的幸福:在现有的状态下,必须额外得到所爱好的事物(简称所爱)。它像极了婴儿的笑脸:易得而难久,丰富而多变。
心为物役的人,往往只能体会到外福:额外得到所爱,则幸福;得不到,非但不能幸福,反而容易悲忧,甚至痛苦。且外福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往往与对所爱的珍贵程度(愈爱愈珍,愈难得愈贵)成正比。
平福,是源于对现有良好状态的满足的幸福,通常单一、稳定而持久。其程度,不易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善,而增加;却容易随着境遇的恶化而降低,甚至丧失、变性。
所向往的生活,常常因人而异;但是,性格相近的人,所满足的“现有良好状态”,往往大同小异。
安分知足的人,容易得到平福。对他(她)们而言,促成平福的要素,大抵如下:生活安稳;事业顺心;家庭和睦;伴侣如意;子女孝顺;身心健康。
拥抱平福的人,仿佛洞庭湖的老麻雀,对现有状态之外的所爱,反应较为平淡。但是,若失去现有的所爱,幸福便容易减退。
内福,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的幸福,可谓广如海,淡如水,坚如石,久如松。人若如此,则“役物而不役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基本上“喜怒哀乐,不入于心”。
孔子有云:“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也有两类人:实在福中,而不知足;知在福中,而不解味。
无空无地,鱼必不知有水;无水无陆,鸟必不知有空。沉浸于内福中的人,明白自己幸福,却难以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但也绝不会觉得不幸福——这便是“至乐无乐”。
以石投水,石愈大,水愈少,波动愈大;石愈小,水愈多,波动愈小。福从内至,难受外扰:即便是人生重大的起伏,也难以在心中激起壮阔而持久的波澜。——常常如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
与外福和平福不同,只有曾深陷于逆境,而逐渐走出的人,才会被内福眷顾——或许,这便是苦难对个人最大的意义。
将外福等同于快乐,并无不妥;将平福视为快乐,则似乎有些肤浅——对于程度较高的平福,“快乐”两字,不足以概括。而内福,远非快乐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