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收集藻类孢子?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根据我国沿海各海区污损生物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石莼、浒苔、水云等大型藻类 均为秋、冬、春季节常见的藻类污损生物优势种。藻类的附着会显著增大波浪和海流对海洋 设施产生的动力载荷效应,引发漂移甚至倾覆;堵塞水产养殖网箱、笼具、围网等的网孔,影 响内外环境水体交换,降低内部环境的溶解氧,妨碍养殖对象的正常生长发育。
石莼(Ulva lactuca)可食用和药用,多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可 附生在大型海藻和各类人工设施上,在世界各地沿海均有分布,中国则多分布在中国东海 和南海沿岸。其藻体一般高10 30cm,最高可达40cm,黄绿色,近似卵圆形,边缘稍呈波 状,或呈广宽的叶片状,为两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基部由营养细胞延伸成假根丝,形成固 着器。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生活史属于同形世代交替,由孢子体和配 子体两种世代的同形藻体交替出现以延续后代。生长盛期在2 6月,为秋、冬、春期间主 要污损性藻类。 目前,有关石莼的研究涉及化学组分、生理生态、分类遗传等方面,近来Bhattarai 等人还报道了孔石莼(U.pertusa)和裂片石莼(U. fasciata)孢子低温储存技术以期在污 染、附着机理和防除测试等领域应用。然而,该方法不仅没涉及石莼孢子的采集技术,而且
整个过程较为烦琐、复杂首先把新鲜采集、用过滤海水洗净的藻体浸泡在4t:氨苄青霉素 浓度为100i! g/ml的f/2配方培养基中1天,再用高压消毒海水漂洗,然后室温下在层流洁 净台上干燥10小时,再浸泡于过滤海水中10分钟,4000rpm离心5分钟收集释放的游孢子, 最后通过光吸引选择活泼的游孢子。 为便于开展防污剂筛选和环保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简化、缩短孢子采集过程和 掌握孢子附着萌发培养技术极为关键。另外,考虑到石莼又是重要的经济海藻,具有较高的 营养和药用价值,掌握其孢子采集和培养技术,在大规模养殖和人工栽培领域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可以说,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探讨大量采集石莼游孢子的方法,而且也没有提出借 助何种方法和设备可简便、持续、稳定地大量获得其游孢子并对其进行培养。因此,了解和 掌握石莼孢子大量采集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的培养技术。
石莼(Ulva lactuca)可食用和药用,多生长在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也可 附生在大型海藻和各类人工设施上,在世界各地沿海均有分布,中国则多分布在中国东海 和南海沿岸。其藻体一般高10 30cm,最高可达40cm,黄绿色,近似卵圆形,边缘稍呈波 状,或呈广宽的叶片状,为两层细胞构成的膜状体,基部由营养细胞延伸成假根丝,形成固 着器。通过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生活史属于同形世代交替,由孢子体和配 子体两种世代的同形藻体交替出现以延续后代。生长盛期在2 6月,为秋、冬、春期间主 要污损性藻类。 目前,有关石莼的研究涉及化学组分、生理生态、分类遗传等方面,近来Bhattarai 等人还报道了孔石莼(U.pertusa)和裂片石莼(U. fasciata)孢子低温储存技术以期在污 染、附着机理和防除测试等领域应用。然而,该方法不仅没涉及石莼孢子的采集技术,而且
整个过程较为烦琐、复杂首先把新鲜采集、用过滤海水洗净的藻体浸泡在4t:氨苄青霉素 浓度为100i! g/ml的f/2配方培养基中1天,再用高压消毒海水漂洗,然后室温下在层流洁 净台上干燥10小时,再浸泡于过滤海水中10分钟,4000rpm离心5分钟收集释放的游孢子, 最后通过光吸引选择活泼的游孢子。 为便于开展防污剂筛选和环保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简化、缩短孢子采集过程和 掌握孢子附着萌发培养技术极为关键。另外,考虑到石莼又是重要的经济海藻,具有较高的 营养和药用价值,掌握其孢子采集和培养技术,在大规模养殖和人工栽培领域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可以说,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探讨大量采集石莼游孢子的方法,而且也没有提出借 助何种方法和设备可简便、持续、稳定地大量获得其游孢子并对其进行培养。因此,了解和 掌握石莼孢子大量采集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的培养技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4-04-23 广告
诺威仕(深圳)微生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资深背景的专业团队和独立实验室, 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智能化消毒设备,深度精确的微生物检测,量身定做的消毒效果评价和方案制作服务。诺威仕是目前国内智能消毒领域的知名公司,拥有多项与此相关的专利技术,以及丰...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诺威仕提供
展开全部
孢子收集(1)孢子采集器收集首先安装经过灭菌的孢子采集器, 然后将已消毒处理的种菇菌盖插在孢子采集器的三角支架上,盖 上钟罩,用0。1%升汞溶液倒在瓷盘的纱布上,使之既能增加罩 内湿度,又能防止杂菌污染。
最后用无菌纱布包好整个孢子采集 器,放人20 ~25丈恒温箱中,数小时至1天后,孢子就会从菇 盖上弹射到培养皿内。 将整个孢子采集器移人接种箱或超静工作 台内,去掉采集器的各部分,留下盛有孢子的培养皿。
如需保存 孢子,可将灭菌、干燥的滤纸条放人培养皿内,当大量孢子弹射 后,将带孢子的滤纸条转人无菌的小试管,保存备用。(2)钩悬法此法多用于收集银耳、黑木耳及毛木耳等孢 子。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经处理的耳片挂在钩上(如果收 集黑木耳和毛木耳的孢子,耳片挂钩时应腹面朝下),钩的另一 端挂在三角瓶口上,耳片距三角瓶底部2 ~3厘米。
在25^下培 养24小时后,即可在三角瓶底部见到孢子。此时取出耳片,塞好棉塞。
最后用无菌纱布包好整个孢子采集 器,放人20 ~25丈恒温箱中,数小时至1天后,孢子就会从菇 盖上弹射到培养皿内。 将整个孢子采集器移人接种箱或超静工作 台内,去掉采集器的各部分,留下盛有孢子的培养皿。
如需保存 孢子,可将灭菌、干燥的滤纸条放人培养皿内,当大量孢子弹射 后,将带孢子的滤纸条转人无菌的小试管,保存备用。(2)钩悬法此法多用于收集银耳、黑木耳及毛木耳等孢 子。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小块经处理的耳片挂在钩上(如果收 集黑木耳和毛木耳的孢子,耳片挂钩时应腹面朝下),钩的另一 端挂在三角瓶口上,耳片距三角瓶底部2 ~3厘米。
在25^下培 养24小时后,即可在三角瓶底部见到孢子。此时取出耳片,塞好棉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藻类 [zǎo lèi]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赵磊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这点与苔藓植物(bryophyte)相同。[1]
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中国古书上说:“薻,水草也,或作藻”。可见在中国古代所说的藻类是对水生植物的总称。在中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2]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各分类系统对它的分门也不尽一致,一般分为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
藻类可由一个或少数细胞组成,亦有许多细胞聚合成组织样的架构。丝状体可分支,可不分支,有些藻类是单细胞的鞭毛藻,而另一些藻类则聚合成群体。绿藻类的松藻属由无数分支丝体交织缠绕而成,部位不同的丝体形态和功能亦异。藻类虽然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从温带的森林到极地的苍原。某些变种可生活于土壤中,能耐受长期的缺水条件;另一些生活于雪中;少数种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1]
中文名
藻类
外文名
algae
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门
蓝藻门、蓝藻门等
特点
无根、茎、叶等器官
快速
导航
生物学
藻类分布
藻类分类
生态特征
生活习性
人类意义
商业用途
藻类价值
起源进化
藻类植物可以是从原始的光合细菌发展而来的。光合细菌具有细菌绿素,利用无机的硫化氢作为氢的供应者,产生了光系统。原始藻类植物,如蓝藻类所具有的叶绿素a,很可能是由细菌绿素进化而来的。蓝藻类利用广泛存在的水为氢的供应者,具有光系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随着蓝藻类的产生,光合细菌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蓝藻类则逐渐成为占优势的种类,释放出来的氧气逐渐改变了大气性质,使整个生物界朝着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发展。这个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具有真核的红藻类,同时,类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赵磊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植物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这点与苔藓植物(bryophyte)相同。[1]
藻类的概念古今不同。中国古书上说:“薻,水草也,或作藻”。可见在中国古代所说的藻类是对水生植物的总称。在中国现代的植物学中,仍然将一些水生高等植物的名称中贯以“藻”字(如金鱼藻、黑藻、茨藻、狐尾藻等),也可能来源于此。与此相反,人们往往将一些水中或潮湿的地面和墙壁上个体较小,粘滑的绿色植物统称为青苔,实际上这也不是现在所说的苔类,而主要是藻类。[2]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纯一的类群,各分类系统对它的分门也不尽一致,一般分为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
藻类可由一个或少数细胞组成,亦有许多细胞聚合成组织样的架构。丝状体可分支,可不分支,有些藻类是单细胞的鞭毛藻,而另一些藻类则聚合成群体。绿藻类的松藻属由无数分支丝体交织缠绕而成,部位不同的丝体形态和功能亦异。藻类虽然主要为水生,但无处不在,分布范围从温带的森林到极地的苍原。某些变种可生活于土壤中,能耐受长期的缺水条件;另一些生活于雪中;少数种能在温泉中繁盛生长。[1]
中文名
藻类
外文名
algae
界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
门
蓝藻门、蓝藻门等
特点
无根、茎、叶等器官
快速
导航
生物学
藻类分布
藻类分类
生态特征
生活习性
人类意义
商业用途
藻类价值
起源进化
藻类植物可以是从原始的光合细菌发展而来的。光合细菌具有细菌绿素,利用无机的硫化氢作为氢的供应者,产生了光系统。原始藻类植物,如蓝藻类所具有的叶绿素a,很可能是由细菌绿素进化而来的。蓝藻类利用广泛存在的水为氢的供应者,具有光系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氧。随着蓝藻类的产生,光合细菌类逐渐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蓝藻类则逐渐成为占优势的种类,释放出来的氧气逐渐改变了大气性质,使整个生物界朝着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发展。这个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就产生了具有真核的红藻类,同时,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