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陶文出现在什么时期 陶文是什么?
展开全部
陶文有两种:第一种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第二种是战国时代陶器上的文字,一般只有几个字,大多是印文,内容为人名、官名、地名、督造者名,吉祥语和年月等。
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半坡陶符
于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共27种。
破解“半坡文字符号” ——不仅是确切的数字,而且可作为表达其它确切含义的数码
半坡陶符
1952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30个文字符号,由于这些文字符号刻划在陶钵口沿上,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还有的学者认为不是汉字,一直争论不休。
丁公陶文
所谓“丁公陶文”指的是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丁公陶文
丁公陶文
高邮陶文
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左行四字,以直线为主,横平竖直,结构有序,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字,类似动物侧视图形,第一个似兽,第二个像鱼或鳖,第三个如蛇,第四个若鸟。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李鹏飞教授认为,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韶、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考证,龙虬庄这层遗址被划为“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这正是帝尧时代遗物。
与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等,同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资料。在中国的史前期以及有史早期,汉字产生前,最像是文字的符号就是陶文。陶文已经出土的资料很多,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现在已出土的陶文以半坡陶文为最早,大约自公元前4800——4300年之间。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对这些陶文的性质,学界看法不一。裘锡圭认为是“记号”,郭沫若认为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而于省吾等学者则认为已属文字范畴。唐立庵(兰)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破解陶文很困难,至今也只有几个字能猜测它相当于后代的某字。不过,陶文与汉字有渊源关系,应该是肯定的。
半坡陶符
于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共27种。
破解“半坡文字符号” ——不仅是确切的数字,而且可作为表达其它确切含义的数码
半坡陶符
1952年,在陕西西安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6000年的30个文字符号,由于这些文字符号刻划在陶钵口沿上,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辨识出来,有的学者认为是汉字的起源,还有的学者认为不是汉字,一直争论不休。
丁公陶文
所谓“丁公陶文”指的是疑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使用的文字,这种文字这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在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字整齐地刻在一件泥质磨光灰陶大平底盆底部残片的器内面,计有5行11个字。这块陶片长4.6-7.7、宽约3.2、厚0.35厘米。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均为2个字。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文字中除一部分为象形字外,有的可能是会意字,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性。
丁公陶文
丁公陶文
高邮陶文
从江苏省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刻文陶片陶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这片从高邮龙虬庄遗址发掘出来的磨光泥质黑陶盆口沿残片,只有4平方厘米大。残片上刻有八个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左行四字,以直线为主,横平竖直,结构有序,近似甲骨文;右行四字,类似动物侧视图形,第一个似兽,第二个像鱼或鳖,第三个如蛇,第四个若鸟。如此图文并茂的刻文陶片,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两行刻于内壁的文字符号,笔画纤细,技法娴熟。
李鹏飞教授认为,从形体上推定,高邮龙虬庄陶文为早于甲骨文的一个文字体系;从其文字组合来看,比较成熟,似成词语,并已脱离了早期发现的如仰韶、良渚等遗存的单个字节,更接近成熟的甲骨文,因而这些文字符号被有关古文字专家称为“对探究中国文字的起源十分重要”。
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考证,龙虬庄这层遗址被划为“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年代“不早于公元前2200年”,这正是帝尧时代遗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