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跟古中国有哪些关系呢?
很久以前,中国于泰国的交流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根据史书记载,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公元1~5年西汉时,中国航船就到过泰国。东汉至隋唐时期,泰国境内就有狼牙修国, 堕罗钵底 国,盘盘国等,都与中国有交往。
唐代僧人义郎曾到过狼牙修国并被待为上宾。狼牙修国,盘盘国均曾派使者前往中国。唐朝的大乘灯禅师到过堕罗钵底国。隋炀帝曾派特使出使泰境内的赤土国,受到隆重礼遇, 赤土国王子也回访过中国,见到了隋炀帝。
宋元时期,泰国境内出现了登流眉 ,罗角, 真里富等国,它们都与中国宋元朝王朝有着友好交往。宋末元初,泰国北部的素可泰国(即 暹 国)兴起后,1292~1303年,先后9次派遣使者访问中国。元朝也曾3次派出使者访问国。此后,国泰国曾邀请中国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并制造出精美瓷器畅销东南亚。
明朝时期,恰是阿瑜 陀 耶王朝(即暹罗王朝)统一泰国时代。
这是中泰关系史往来最为频繁的时期。据记载,在整个明朝的276年中,阿瑜陀耶王国派遣使臣来华访问计有112次,有时一年达6次。明朝派遣使臣访问阿瑜陀耶王国19次。郑和曾两次出使暹罗国,受到友好款待,加深了中泰友谊。随着使节的往来,两国经贸与文化也频繁交流,华人到泰国经商,定居者逐年增多,有的华人还充当王国使臣的通事,副使,乃至正使。
清朝的200多年间,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继起的吞武里王朝和现今的曼谷王朝的前期,与清朝仍 保持密切交往。这时,泰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曼谷王朝拉玛二世时,约有86%的泰国商品运往中国销售,进入泰国的中国商船也超过所有外国船舶的总量。在泰国境内从商的主要是华人。到拉 玛三世时,移居泰国华人已近百万人。
清朝末年,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两次赴泰国,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中华书报社”,受到旅泰华侨和泰国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战爆发后, 銮披汶政 倒向日本,泰国后被日本占领。泰国抗日力量掀起“自由泰运动”,与中国抗日力量相互配合。日本投降后,两国签署“中暹友好条约”。新中国成立后,中泰传统友谊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泰国的统一国家素可泰建立前,中国的官方使者、商人、僧人就曾到过现今泰国境内的古国。同样,泰国地区的古代国家, 如堕罗钵底国、罗斛国、真里富国也曾派出使者访问中国,并开展贸易活动。
在这些互访中,中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进行。但当时这种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代表某种文化的、双方之间进行交换的器物上。泰国的使者和商人把泰国出产的香料、象牙、菩提树叶、火珠等带到中国,中国的瓷器、绢、丝绸则通过泰国使者和商人进人泰国。通过这些物品,双方有了了解。
双方互赠的物品成为早期中泰文化交流的媒介,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些物品得以传播。泰国的统一王国素可泰王国兴起后,与中国元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通过朝贡贸易,双方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在素可泰时期,素可泰王国曾邀请中国的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
泰国的工匠学习了中国的制瓷技术后,在宋加洛烧制出了类似中国浙江龙泉窑的青花瓷器仿宋瓷器。这是早期中泰文化交流结出的一个硕果。
中泰文化交流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国的明王朝,也即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以后的时期。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中,曾到过泰国。郑和的庞大船队受到阿瑜陀耶朝廷的友好接待,郑和带去了丰富的中国产品,通过赏赐和贸易等形式,传播了中国文化。
随同郑和出访的随员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回国后写的著名游记 《瀛涯 胜 览 >、<星 槎 胜 览 :》、 《 :西洋番国志>,真实记录了当时泰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人了解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宝贵资料
。从一定意义上说,郑和下西洋时出访泰国,就是一次大规模的中泰文化交流活动。阿瑜陀耶时期,中国明王朝与阿瑜陀耶王朝的贸易频繁,关系更为密切。为了适应双方政治、经济频繁交往的需要,明万历五年(公元1578年)明王朝在培养翻译人员的“四夷馆”中增设了“暹罗馆”,招收学员学习泰语。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前往泰国谋生的居民不断增加,阿瑜陀耶及周围地区成为华人的主要聚集地。中国的音乐、戏剧、绘画、建筑艺术也随着华人移民的到来而传人泰国。
据记载,在阿瑜陀耶王朝后期,中国戏剧在阿瑜陀耶已经流传。曼谷王朝建立后,中泰文化交流伴随着华人移民潮的形成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建筑艺术、雕塑、绘画、戏剧、音乐等在泰国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