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要修建长城?
中国古代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用久远来形容了,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长城的修筑,当时修建长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各个诸侯国争霸战争的需要,二是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匈奴等少数民族,各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纷纷建筑起高达的城墙,与一般城墙不同的是,这个城墙并不封闭而是一条长长的防线,可以最大范围的保护自己的封地。
例如当时的燕长城(河北—辽宁)、赵长城(河套—河北)、秦长城(甘肃—陕西)、魏长城、齐长城。其中秦长城、赵长城以及燕长城都具备防御诸侯国和匈奴的双重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蒙恬连接了燕赵秦的旧长城,扩建之后形成了西起陇西东到辽东的长城,之后历朝历代都在此基础上加以修缮,其中明代的最为显著: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一万两千七百多里,其中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至今仍然保存完整。明代之后基本再无长城的修筑历史。
题主的第二个问题是长城的防御功力,这里简单用八达岭一段长城为例:八达岭长城的城墙身高平均7.8米,内部是泥土和石块,外部用巨型石砖砌筑,可以说非常坚固了。不仅如此,城墙墙身之上还有方砖铺砌,宽将近6米,墙基宽6.5米,所以墙身特别稳固,在墙顶的外侧还有两米高的齿形垛口,垛口的作用是瞭望口和射击洞,墙的内测还有供守兵上下的券门,墙面上还有保护墙身的排水沟。
城墙每逢险要和拐角的位置都筑有高出墙顶的城台:不仅可以储备军需还可以瞭望敌情。在离城墙不远的山丘上还有烽火台用来传递军情等等。可见在古代来说,长城已经尽它可能实现了它最好的防御能力。
为了发挥长城的防御作用,长城一般都是建在险要的位置,来达到控制险要的目的,使长城易守难攻,所以对于长城修建的技术要求自然很高,充分体现了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长城能够成为世界上的奇迹之一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