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正史中,赵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常山有虎将,忠勇智无双,个人认为,赵云是一个具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与高情商且精通朝局、心忧天下百姓的一位良将、能臣。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评价实在是过誉了,可是,您接着往下看,也许会赞同我的观点。
那么,首先赵云的武勇与军事指挥艺术自不必说,当阳长坂坡的血战,入川争夺战中独自领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汉中争夺战里汉水之战更是将其的武勇、智谋发挥到极致,成为赵云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
而夷陵之战中坐镇江州、安稳后方,加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箕谷亲身殿后,大军毫发无损,都足以证明他的武勇与军事指挥艺术。
此外,他严正稳重,一直担任刘备集团的禁军首领,且还被刘备嘱托专门署理内务,这些都是大家所公认的。
但是,除了良将之外,窃以为,赵云还是一个高情商的精通朝局与天下大势的不可多得的良臣。
先来看赵云的精通朝局与心忧天下,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天下纷乱,幽州、冀州一带,刘虞与公孙瓒争端,袁绍、韩馥互相倾轧,最终公孙瓒活捉刘虞,袁绍逼走韩馥。
整个冀州幽州一带连续遭遇黄巾军、张纯张举叛乱、乌桓鲜卑劫掠以及刘虞公孙瓒等人的战争,百姓民不聊生。
此时,也是赵云第一次在正史上登台,他本是冀州西北部常山郡真定人,在此汹汹乱世,赵云拉起乡间少年,组成义军,思索寻找明主,护国安民。
思来想去,他没有投奔当时的冀州牧袁绍,而是决定从常山郡北上幽州,投奔白马将军公孙瓒。
针对于赵云此举,当时志得意满的公孙瓒非但没有欣赏赵云,反而有些讥讽的问道:
“我听说冀州人都争着归附袁绍,怎么就你一个人迷途知返呢?”
闻言,赵云也是正色的回答说道:
“现如今我大汉大乱,百姓不知谁是明主,皆有倒悬之危,我们私下里认为,要去追随施行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将军您。”
这一句话,公孙瓒也是明白了,之前刘虞治理下的幽州,边境和谐,流民招抚,百姓安乐,赵云来的,是幽州,投的,却不是他公孙瓒!
所以,从此以后,自矜功伐、不恤百姓的公孙瓒自然也是不可能任用这个身长八尺、英俊倜傥的少年将军,但是赵云内心的忧心天下之志,却是显露无疑。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南下投靠刘表,驻扎在新野,曹操派遣夏侯惇于禁等人率军进攻刘备,在博望坡之战中,刘备巧设伏兵,击败了夏侯惇与于禁,赵云更是在交战中生擒了同乡夏侯兰。
夏侯兰明于法令,赵云生擒他之后,没有私自处置夏侯兰,也没有自行任用,反而是将夏侯兰举荐给刘备,刘备大喜,任用夏侯兰为军正。
所以,经此一事,刘备更加的重视赵云,赵云的高情商与谨慎,由此也可见一斑。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大赏群臣,赏赐田地、丝帛、金银,众将无不开心欢颜,而被升任为翊军将军的赵云,却是劝谏刘备说道:
“主公,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国贼不只是像当年的匈奴一方面,所以,虽然我们拿下了益州,可是还不是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啊。”
“臣窃以为,等到天下大定之后,再让众人返乡耕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现如今我们刚刚平定益州,百姓罹难,战乱刚平,现在我们应该将田产等全部还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他们才能服从兵力的征召,赋税的缴纳,这样,我们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主公,望您三思。”
刘备听到以后,恍然大悟,当即同意了赵云的见解,而这样的一幕,在整个刘备集团的顶级武将里,只出现在了赵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