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教案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2010-10-21
展开全部
●○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 )和 燥( ) 浣( )女
2.为什么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
A.朦胧 B.淡雅 C.古朴 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
A.暖 B.绿 C.清 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 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 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
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
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
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1——8题。
2.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3.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板书设计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
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
济南的冬天
景物特点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
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第二课时
●○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 还 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济南的秋天》,完成下列题目。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镜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熟睡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天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照,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色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颜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有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从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偕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绿藻是自己享受那儿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要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注释: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镶( ) 绦( ) 调( )和 燥( ) 浣( )女
2.为什么说上帝把“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3.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济南的“山”,作者写济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点?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水”的什么特点?
5.文章的结尾从人的感觉角度具体展现了“诗境”的含义,是哪几种感觉?说说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参考资料: 百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0-20
展开全部
春天到了 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回答者: 殇之忌枫 - 十级 2009-2-28 20:56
朱自清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还有描写春的诗句和名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回答者: 帅酷比 - 一级 2009-3-1 10:56
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回答者: 殇之忌枫 - 十级 2009-2-28 20:56
朱自清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
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歌声融进温暖的春天里。泗水河畔,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过了一会儿,弟子们三三两两散开了,有的采花,有的捕蝶,有的垂钓,有的戏水,只有颜回和子路在陪伴着老师。孔子说:“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孔子用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
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
还有描写春的诗句和名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三)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觉来:醒来。
元·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袅:飘浮不定。晴丝:虫类所吐的丝,春日常在空中飘游。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春到人间万物鲜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写百年长恨》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清·卢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回答者: 帅酷比 - 一级 2009-3-1 10:56
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教材处理: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解释词语: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景物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该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的定在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上,教学重点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设想:
[教法]一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思维、讨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课文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三是拓展比较阅读。本文和其姊妹篇《济南的秋天》,是作者写于同一时期的优美散文,描写不同季节的济南,传达出同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法]根据教法安排,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宜结合老师的指点引导,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开展讨论,从而感受济南优美的山水和作者对济南的钟爱之情,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获得应有的启发。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能力训练。
[时间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获取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会写“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③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
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课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解释词语: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 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或者到这边去http://wenku.baidu.com/view/209320ea998fcc22bcd10db4.html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 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 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 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或者到这边去http://wenku.baidu.com/view/209320ea998fcc22bcd10db4.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