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腹部
可能是
乌鸫 幼鸟
中文名
乌鸫
拉丁学名
Turdus merula
别 名
百舌
反舌
中国黑鸫
黑鸫
乌鸪
乌鸫(学名:Turdus merula):是鸟纲、鸫科鸫属的鸟类。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乌鸫没有黄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是杂食性鸟类,食物包括昆虫、蚯蚓、种子和浆果。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乌鸫是瑞典国鸟。
------------------------------------------------------------------------------------------------
特征
乌鸫雄鸟全身大致黑色、黑褐色或乌褐色,有的沾锈色或灰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是黑色。下体黑褐,色稍淡,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而微具黑褐色纵纹。嘴黄,眼珠呈桔黄色,羽毛不易脱落,脚近黑色。嘴及眼周橙黄色。雌鸟较雄鸟色淡,喉、胸有暗色纵纹。虹膜褐色,鸟喙橙黄色或黄色,脚黑色。 [3]
幼鸟上体自额至尾上覆羽,包括两翅的内侧覆羽均棕褐色,各羽具浅白色羽干纹。颏、喉中央棕白,缀以少许褐色斑,喉侧、胸和上腹等棕白微染栗色,各羽端缀以棕褐色矢状斑;两胁、下腹和覆腿羽均乌棕色,微缀以棕白色羽干纹;尾下覆羽暗褐色。 [3]
大小量度:体重♂55-126克,♀84-121克;体长♂230-296毫米,♀210-296毫米;嘴峰♂20-26毫米,♀20-28毫米;翅♂138-160毫米,♀140-158毫米;尾♂94-130毫米,♀89-120毫米;跗蹠♂35-41毫米,♀33-40毫米。(普通亚种) (注:♂雄性;♀雌性)
主要栖息于次生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数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见,尤其喜欢栖息在林区外围、林缘疏林、农田旁树林、果园和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
习性
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栖落树枝前常发出急促的“吱、吱”短叫声,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胆小,眼尖,对外界反应灵敏,夜间受到惊吓时会飞离原栖地。主要以昆虫为食。所吃食物有鳞翅目幼虫、尺蠖蛾科幼虫、蝽科幼虫、蝗虫、金龟子、甲虫、步行虫等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昆虫和幼虫。 也吃樟籽(食后将籽核吐出)、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鸟纲,Aves,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体均被羽,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时退化。多营飞翔生活。心脏是2心房2心室。仅保留右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退化。骨多空隙,内充气体。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辅助呼吸的气囊。我国的鸟类分为游禽、涉禽、攀禽、陆禽、猛禽、鸣禽六大类。此六类统称为鸟类的六大生态类群。全世界已发现有超过一万种;中国有1400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