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展开
 我来答
林溪eryv
2021-07-05 · TA获得超过88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29
展开全部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红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I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进行和平改造。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同时,积极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进行社会主义,要循序渐进,可以积极进行引导,针对改造的对象不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要采用和平的方式,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采用和平赎买的方法。还能更好地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社会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灭制度的剥削同时,避免了各种矛盾的激化。

藤雁桓庚
2023-06-23 · TA获得超过3.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31%
帮助的人:810万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shangdi412
2010-10-19 · TA获得超过5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8万
展开全部
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败告诉我们,完全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hmq034
2010-10-12 · TA获得超过36.6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6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2.4亿
展开全部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