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篮球是一个产业吗?
严格来说,篮球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达不到能独立称为一个产业的高度。至少,这不是一个像房地产、互联网、影视娱乐或者美国篮球业那样的成熟产业。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年均GDP突破8000美元,以篮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健身迎来了高速发展。腾讯企鹅智库发布的《2018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显示,篮球已经成为中国第一运动,而且相当年轻化——20岁以下年轻人和25-35岁成年人两个典型群体中,反馈身边好友喜欢篮球最多的网民,分别为52%和40%左右,在所有运动中排名第一。
但我们必须清醒面对的现实是,中国篮球的商业化程度依然较低,盈利模型不够清晰、完善,无论是职业篮球还是校园篮球,无论是媒体版权、赞助营销、票房、特许商品经营,还是明星价值开发及经纪等,多个环节的商业化都刚刚起步。
在欧美体育市场,媒体版权、票房/比赛日收入、商业赞助、特许商品经营是主要的四项营收来源。
根据普华永道在去年年底发布的《2017北美体育展望》(PwC Sports Outlook 2017),2016年北美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为672.88亿美元。其中,媒体版权收入183.72亿美元,票房、商业赞助和特许商品经营分别在186.49亿、163.01亿、138.06亿。
“大家都在看市场、看价值,我认为冷热是相对的,”面对中国体育版权市场行情变化,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曾对懒熊体育等媒体表示,“市场是重要的伙伴,我们当然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我们要把CBA打造成一个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球迷都会关注的联赛,这个是我们想做的,这个目标不会随着市场的冷热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