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成年行什么礼?
笄礼,也称为及笄礼。中国古代女性年满十五岁则行笄礼,仪式流程包括改变束发的方式、用一种称为“笄”的长簪将头发挽起。自周朝开始,笄礼往往举行于贵族女子许嫁之后、出嫁之前。它与男子所行的冠礼相对应,象征着一个人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
一、十五及笄
中国古代礼仪习俗把及笄礼的年龄放在十五岁,其中是有现实原因的。
先秦时代古人平均寿命短,结婚时间也往往提得比较前。一般来说,贵族女性十四五岁左右经过许嫁、婚姻教育等准备工作,然后进入婚姻,因此位于许嫁和结婚之间的十五岁,就被认为是“及笄之年”的标准。
实际上及笄礼本身看的是何时许嫁、何时结婚,并不一定拘泥于十五岁举行。相关古籍中曾有记载,如果一个女性一直没有许嫁,那么当她年满二十的时候,也应当举行笄礼。
二、笄礼的流程
笄礼的主要流程看上去并不复杂:将女性的长发挽成发髻,用特制的长簪子绾住。核心流程虽然只是改换一个发式,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有主持者、观礼者等多人参与,仍然有一整套繁复的仪式要走。
主持笄礼的人通常是受笄者的母亲,再约请姻亲中贤德有礼的女性长辈担任加笄。在古代,贵族少女受笄后,往往还要由专人教授婚姻生活所需的品德、礼貌、针线技艺等等。后世则一般由受笄者的母亲来负责教导此类知识。
笄礼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目前发现的笄的实物中,最早一件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三、衍生:将笄之年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是对女性来说十分重要的人生阶段。由此还衍生出了“将笄之年”的说法,指的是女性的十四岁,意谓虽然尚未行笄礼,但从教育和心理上都应当做好笄礼的准备。
《红楼梦》中贾府上下为表达重视为薛宝钗庆生,庆祝的就是她“将笄之年”,即十四岁的生日。
如今传统文化复兴,不少人和地区也已经开始举办及笄典礼。不过,由于古今生产力情况不同,古代笄礼代表婚嫁节点的意味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实用。现代人的“及笄礼”更接近于西方文化中的成人礼,代表着这个人即将成为独当一面的成年人,要走上属于自己的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