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线变得很暗时,为什么很多人就看不见任何东西?

 我来答
音乐小峰
2021-03-08 · TA获得超过98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173
展开全部

当人长时间在明亮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这是由于眼球瞳孔缩小所造成的。

相反,当人长时间在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只会感受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这是由于眼球瞳孔扩大所造成的。

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一般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约几分钟内,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一次明显的下降,以后再次出现更为明显的下降;进入暗处时间较长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状态。

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内即可完成。其机制是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它们位于视网膜底,可以将光转变成神经电信号,传递给视网膜上的下一级神经元--双极细胞。

外界的光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后抵达视网膜,首先接触到的细胞层是神经节细胞,然后是双极细胞层,最后才是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光被视杆视锥细胞转变成电信号,信号下一步传递给双极细胞,双极细胞再将信号传递给神经节细胞,最后神经节细胞将信号传递给丘脑。光走过的路径和光转变成的神经信号的路径刚好是相反的。

视网膜上有一个凹陷,叫中央凹,对应我们的视觉注视点。这里的视觉敏感度最高,主要是因为这里的视锥细胞密度最高。视锥细胞(cone)在中央凹以外的地方密度急剧下降,这也是外周视野细节灵敏度差的原因。视杆细胞(rod)则相反,外周分布多,而在中央凹分布最少。

视紫红质由视蛋白和生色团视黄醛构成。其中视黄醛有两种异构体,11-顺视黄醛和全-反视黄醛。在暗处,视紫红质中的视黄醛以11-顺视黄醛存在,并与视蛋白稳定结合。视黄醛在光照作用下会变得不稳定,改变结构,由11-顺视黄醛变成异构体全-反视黄醛。

在暗处,视杆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的环鸟苷单磷酸(cGMP,是由DNA的组成成分鸟苷酸变化而来),环鸟苷单磷酸会使视杆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主要是钠离子),正离子内流,细胞兴奋,释放递质到下一级神经元双极细胞。

在明处,光子会让视紫红质中的11-顺视黄醛变构成全-反视黄醛,这一变构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最后激活了可以作用于cGMP的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水解cGMP,使其浓度下降,进一步导致离子通道的关闭,使细胞受抑制,递质停止释放。

ttt听海
2021-03-09 · TA获得超过3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这些物体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后才能看到的,光线很暗的时候,物体反射的光线就更少,所以人眼就看不清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半面情绪的人
2021-03-09 · 职员,河南中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半面情绪的人
采纳数:26 获赞数:138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当光线变得很暗的时候,没有光线折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人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安风与茜茜
2021-03-09 · 专注生活、情感、娱乐和文化
安风与茜茜
采纳数:10 获赞数:14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因为光线变得很暗,物体没法反射光线,人就看不见物体,人的眼睛看见的事物都是物体反射的光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