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从书中明白了哪些真理?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1-08-02
展开全部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2.
《红楼梦》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黛玉的话,让多少人心疼。
3.
《三月里的幸福饼》
人生如朝露,何处无离散。
叶散的时候,你明白欢聚,花谢的时候,你明白青春。
张小娴的故事总如三月的雨,让你忍不住一直回味。人的一生都在欢聚与离别中重演徘徊,车来车往,人来人去,欢聚的喜悦,离别的忧伤,都在岁月中慢慢褪去。

4.
《百年孤独》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人活一辈子,不能只留在过去,而是要往前看,时间在走,你我都懂,人远去留下影长,曾经都变成芳香。
5.
《梦里花落知多少》
因为幸福满溢,所以怕的悲伤 。
三毛与荷西的爱情,三毛与荷西死别的痛苦,心爱的人再也无法如期而至的遗憾,又让多少人心疼。
6.
《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7.《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说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
他好像再告诉我们,人生中最厉害的角色其实是时间,它能给你带来一切,也会将你的一切带走,无论是快乐、悲伤还是生命。
匿名用户
2021-07-25
展开全部
近期阅读了一本2016年的畅销书——《刻意练习》,副标题是“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读完这本书时,给我形成最大,最深的道理是:不论是谁,一旦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都是有很大机会成为某个领域中的高手,乃至大师级别的人物。
其实我早在2015年就有所耳闻1万小时定律。并不是由于我阅读了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实际上是因为这本书太火了,以至于在各大公众号文章中参差不齐的连续推出。
当时由于自身才疏学浅,只是表面上理解为,不论是谁,能够在某个技能上投入上万小时的练习都能够成为此领域中的高手。——很显然,这一结论内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差。
例如,假设1万小时是一个条件的话,换个角度来讲,练习时长未达到1万小时难道就不能够成为此领域中的高手了吗?有些天生资历出众的人,在未来的练习中,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1万小时的。与此同时,我相信在人群中肯定有常年练习时长超过1万小时的。显然在这类人群当中,也有很多并未成为此领域的高手。更多的是频繁的反复耕耘而已,并未有丝毫提高自身能力。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罗伯特·普尔(Robert Pool)曾提到过:
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 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焙饼干,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人们通常错误 地理解这种现象,因为他们自以为,继续开车、打网球或烘焙饼干, 就是一种 形式的练习,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够更擅长,也许进步较 缓慢,但 最终还是会更出色。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 可接受” 的水平, 并且可以 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 练习” 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甚至说, 在本行 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 5 年的 差一些, 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 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正因如此,很多即便长年累月的应用或练习某项技能的人,甚至于,早已超出一万小时这一条,但还是未曾成为此领域中的高手。
最常见的例子就属教师了。说个调皮话:“反正我是从未见过有哪位教师是从小学老师一路讲课,直到成为了大学老师。从没有过。”
更残酷的是,几乎全部的老师都是数十年来只为一类学生服务。小学老师只教小学生,中学老师只教中学生,大学老师只教大学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